基本信息 |
|
个人相片 |
姓 名: |
何明锐 |
性 别: |
男 |
|
民 族: |
满族 |
出生年月: |
****年**月**日 |
证件号码: |
23210119********** |
婚姻状况: |
已婚 |
身 高: |
188cm |
体 重: |
110kg |
户 籍: |
北京北京市 |
现所在地: |
北京北京市 |
毕业学校: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学 历: |
博士 |
专业名称: |
无机化学 |
毕业年份: |
2017年 |
|
联系方式 |
|
|
招聘单位必须注册才能查看简历,请先注册!
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客服联系!客服电话:0839-5253278 QQ:1249624658 |
|
|
求职意向 |
|
职位性质: |
全 职 |
职位类别: |
科研人员 教师 生物/化工/制药/医疗器械
|
职位名称: |
高校教师 ; 研究人员 ; 工程师 |
工作地区: |
北京 ; |
待遇要求: |
50000元/月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
到职时间: |
三个月内 |
技能专长 |
|
语言能力: |
英语 四级 ; 其他语言 ; 普通话 标准 |
其他技能: |
论文:
1. Mingrui He, Xiangjun Li, Yanhong Liu, Jianfeng Li Axial Mn–CCN Bonds of Cyano Manganese(II) Porphyrin Complexes: Flexible and Weak?, Inorg. Chem., 2016, 55, 5871–5879
2. Bin Hu, Mingrui He, Zhen Yao, Charles Schulz, Jianfeng Li Unique Axial Iazole Geometries of Fully Halogenated Iron(II) Porphyrin Complex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ö;ssbauer Spectroscopic Studies, Inorg. Chem. 2016, 55, 9632−;9643
3. Xianyu Huang, Daoliang Chen, Mingrui He, Jianfeng Li, Jiawei Huang, Baolin Li Crystal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s constructed with bifurandicarboxylic acid, Acta Cryst.2017, B73, 715–721
4. Qi Wu, Mingrui He, Jianfeng Li Crystal Structure of (5
2-N-(4-aza-18-crown-6)acylamino- 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ato)cobalt(II), Acta Crystallogr., Sect. E 2017, E73, 963-966
5. Kuan Zhang, Jielai Yang, Yulong Sun, Mingrui He, Jing Liang, Jing Luo, Wenguo Cui, Lianfu Deng, Xiangyang Xu, Bo Wang, and Hongyu Zhang Thermo-Sensitive Dual-Functional
Nanospheres with Enhanced Lubrication and Drug Deliv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Chem. Eur. J. 2020, 26, 10564-10574
6. Mingrui He, Yulong Sun, Xiaolong Tan, Jing Luo, Hongyu Zhang Bioinspired oil-soluble polymers based on catecholamine chemistry for reduced friction, J Appl. Polym. Sci. 2021, 138, 50472
7. Jianping Zhao, Mingrui He, Zhen Yao, Hongli Cao, Yiwen Yuan, Yongzhong Bian and Jianfeng Li, Reaction, structure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bis(cyano) cobalt(III) porphyrin complexes, J. Porphyrins Phthalocyanines, 2021, 25, 825-834(共同一作)
专利:
发明专利《化合物 DA-I2959、聚合物 DA-Polymer 及制备、使用方法,油润滑材料》,授权公告号:CN110156615;申请日:2019-05-13
发明专利《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分离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2211714764.8;申请日期:2022-12-29
发明专利《一种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授权公告号:CN113773514;申请日期:2021-09-30
发明专利《一种替马他赛化合物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号:202211370776.3;申请日期:2022-11-03
发明专利《聚(α-L-谷氨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及其钠盐与制备方法》,申请号:202210418906.X;申请日期:2022-04-20
发明专利《聚原酸酯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24103799594;申请日期:2024-03-29
发明专利《一种聚己内酯及其合成方法》,申请号:202211737571.4;申请日期:2022-12-30 |
其他技能: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批“亦麒麟”优秀人才 |
综合技能: |
1、2020.09-至今
项目负责人,共承接 22 个创新项目。其中 1 类新药 4 项、创新辅料(药物载体)8 项、医疗器械材料 10 项。1 个 1 类新药项目已经进入 IND 申报阶段;4 个创新辅料已完成备案登记,其中 3 个已通过与制剂的关联审评;3 个创新材料已完成 NMPA 登记,产品已开展临床研究,为新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申请了 6 项发明专利,其中 1 项已获得授权。
工作重点内容:负责公司创新辅料平台及数据库的搭建,创新药平台项目的立项与开发。化药原料药的设计、筛选、合成、质量研究等,与制剂进行关联申报;创新辅料/材料的设计、工艺优化、技术转化等,完成登记备案并与制剂/医疗器械进行关联评审;
2、2019.06-2020.0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清华大学)
生物仿生功能材料:兼具载药-缓释及润滑双重功能的纳米材料;生物仿生润滑油添加剂。
依据聚合物分子刷的良好润滑特性,制备空心的聚多巴胺纳米囊,在表面接枝聚合物分子刷,构建兼具载药-缓释及润滑特性的新型材料,以对早期关节炎起到一定治疗目的;在二维材料(纳米粒子)表面,接枝具有油润滑效应的聚合物分子刷,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研究其摩擦磨损性能;制备具有瓶刷结构的聚合物分子刷,探究其在润滑油中是否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在材料表面直接接枝分子刷,研究其对摩擦磨损的影响。
3、2011.09-2017.07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功能分子模型化合物(血红素)与小分子配体(氰基)结合,形成氰基配合物,并分离出单晶,研究化合物的结构与电子性质。选取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卟啉作为血红素模型,以及不同金属(Mn、Fe、Co)离子,合成并分离了五配位或六配位氰基化合物,通过电子谱学表征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电子性质。
掌握研究中所用的 X-ray 单晶衍射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超导量子干涉仪,以及了解 Mӧ;ssbauer 谱仪等测试分析设备。 |
教育培训 |
|
教育经历: |
时间 |
所在学校 |
学历 |
2007年9月 - 2011年7月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本科 |
2011年9月 - 2017年7月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博士 |
|
培训经历: |
|
工作经历 |
|
|
所在公司: |
清华大学 |
时间范围: |
2017年9月 - 2020年8月 |
公司性质: |
国有企业 |
所属行业: |
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
担任职位: |
科研人员-科研人员 |
工作描述: |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润滑等 |
离职原因: |
博士后出站 |
|
|
所在公司: |
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时间范围: |
2020年9月 - 2024年12月 |
公司性质: |
民营企业 |
所属行业: |
生物工程、制药、环保 |
担任职位: |
生物/化工/制药/医疗器械-医药技术研发人员 |
工作描述: |
部门负责人,负责方案设计,项目分工,整体把控项目进展,关键技术问题解决,对
外协调与沟通,协同制剂、非临床与临床部门共同完成项目研发与申报。 |
离职原因: |
职业规划,换平台。 |
|
其他信息 |
|
自我评价: |
做事踏实、认真、负责;真诚、专注;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
精神;具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严于律己,勇于迎接新挑战,具有
强烈的敬业精神;具备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完美完成项目工作。 |
发展方向: |
如果能够加入团队,我将会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针对热门靶点或课题组研究关注的靶点,开展新药的设计、筛选、开发与技术落地;此外在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创新药及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最终实现科学发现、科学研究到技术转化的全链条开发之目标,这也是我的人生理想。 |
其他要求: |
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从而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