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北京3月7日讯 (记者 易保山 王瑶 杨丽 戚阜生)正在北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有着丰富的科教和人才优势,大学就有126所,在校大学生达179万人,既有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985”高校,也有培养高端职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但科技优势如何切实转化成产业和市场优势,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
一个现象困扰了国内科技界很长时间,那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高,导致产学研两张皮。一般来说,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以出科研成果为导向,以争取奖励、发表论文、著作为目标,离商业化应用有较大距离。而企业需要的创新成果,则是工程化的成熟技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易红代表介绍,用“三个最”概括了东南大学的科研思路――“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即不断促进科研活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
易红介绍说,2000年以来,东南大学明确了“坚定不移地走以创新为主导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与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道路”的发展战略,围绕“政府最关心什么,企业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老百姓最需要什么”确定科技工作重点,发挥建筑土木、机械动力、能源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学、交通运输等学科在国内高校明显的学科优势,不断探索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途径和方式。此外,东南大学还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及改造,为江苏企业增添竞争力。例如,东南大学研制的1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用芯片版权的电子产品,辐射到10多家企业。目前东南大学已和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了近30家联合研发中心。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东南大学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易红介绍,2011年东南大学的科研经费达到了12个多亿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列。但这些钱并非完全来自于国家拨款,其中有7.5亿元来自于企业合作,这一比例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科研活动需要钱,但是不能简单地依靠国家加大投入。”易红说,“作为科技源头的大学,应主动向地方和企业挥动橄榄枝,一方面解决了经费问题,另一方面使得科研成果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以工科为特色的大学的校长,易红认为高校要大胆改革,对教师的导向要从重视论文转变为重视创新创业,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应作为评价高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要有一群“不安分”的科技人才,学校要为他们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和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氛围。
易红说,一方面,高校应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高新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展开科技创新,致力于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主动地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经济建设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