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建设 专项经费 |
科研启 动费 |
住房待遇 |
校内津贴 |
备注 |
购房 补贴 |
过渡房或 租金补贴 |
人才住房 配售面积 |
市政府购 房补贴 |
岗级 津贴 |
绩效 津贴 |
奖励 津贴 |
基 数 |
院士、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专家及重点学科带头人 |
面议 |
250万元 |
提供150m2左右套房供免费居住 |
第一层次160㎡
第二层次130㎡
第三层次110㎡ |
第一层次80万
第二层次48万
第三层次32万 |
每年 20万元 |
按我校规定视业绩而定 |
按我校规定视业绩而定 |
1.引进人才如申请市政府购房补贴,则不得再申请购买人才住房,如申请购买人才住房,则不得再申请市政府购房补贴。 2.厦门市公务员局将对引进人才进行评审,划分并确定引进人才层次。 3.未婚博士统一安排博士公寓,不发放租金补贴。 |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
理工科40万元文科20万元 |
理工科20万元 文科10万元 |
25万元 |
三房二厅或1800元/月 |
按我校规定视业绩分级发放 |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 |
理工科20万元 文科10万元 |
理工科15万元 文科8万元 |
20万元 |
其他教授 |
|
理工科10万元 文科5万元 |
15万元 |
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 |
|
理工科10万元 文科5万元 |
12万元 |
二房一厅或1200元/月 |
具有硕士学位的副教授 |
|
理工科5万元 文科3万元 |
8万元 |
博士 |
|
理工科6万元 文科4万元 |
6--8万元 |
博士公寓或600元/月 |
追 加 值 |
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负责人 |
|
按带进来纵向项目1:1配套经费 |
计算公式见注1 |
|
|
|
|
|
|
带项目 |
|
|
3万元 |
|
|
|
|
|
|
不带项目 |
承担国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 |
|
按带进来纵向项目1:1配套经费 |
计算公式见注2 |
|
|
|
|
|
|
带项目 |
|
|
2万元 |
|
|
|
|
|
|
不带项目 |
承担省级重点项目的负责人 |
|
按带进来纵向项目1:1配套经费 |
计算公式见注3 |
|
|
|
|
|
|
带项目 |
|
|
1万元 |
|
|
|
|
|
|
不带项目 |
承担省级一般项目的负责人 |
|
按带进来纵向项目1:1配套经费 |
计算公式见注4 |
|
|
|
|
|
|
带项目 |
其他纵向项目的负责人 |
|
按带进来纵向项目1:1配套经费 |
|
|
|
|
|
|
|
带项目 |
获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社科一等奖 |
排名第一 |
|
|
20万元 |
|
|
|
|
|
|
近5年内 |
排名第二 |
|
|
10万元 |
|
|
|
|
|
|
排名第三 |
|
|
5万元 |
|
|
|
|
|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排名第一 |
|
|
10万元 |
|
|
|
|
|
|
排名第二 |
|
|
5万元 |
|
|
|
|
|
|
排名第三 |
|
|
2.5万元 |
|
|
|
|
|
|
获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社科二等奖 |
排名第一 |
|
|
10万元 |
|
|
|
|
|
|
排名第二 |
|
|
5万元 |
|
|
|
|
|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
排名第一 |
|
|
5万元 |
|
|
|
|
|
|
排名第二 |
|
|
2.5万元 |
|
|
|
|
|
|
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排名第一 |
|
|
3万元 |
|
|
|
|
|
|
排名第二 |
|
|
1.5万元 |
|
|
|
|
|
|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
排名第一 |
|
|
3万元 |
|
|
|
|
|
|
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排名第一 |
|
|
1.5万元 |
|
|
|
|
|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
|
20万元 |
|
|
|
|
|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
|
15万元 |
|
|
|
|
|
|
进入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
|
10万元 |
|
|
|
|
|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选、海外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
|
|
5万元 |
|
|
|
|
|
|
注1:计算公式:3万元+带进项目总金额×2%;
注2:计算公式:2万元+带进项目总金额×2%;
注3:计算公式:1万元+带进项目总金额×2%;
注4:计算公式:带进项目总金额×2%;
注5:博士后享受与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同样的购房补贴及科研启动费;
注6:引进紧缺专业的人才,其购房补贴比同一层次的人才增加2万元;
注7:引进特别紧缺专业且业绩突出的人才,其购房补贴再酬情增加;
注8:引进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归国人才,其购房补贴比同一层次的人才增加1万元;
注9:属归国留学人员经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认定后,可享受厦门市留学人员补贴,但不能与厦门市经济补贴重复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