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落实我校师资队伍发展建设规划,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的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国内外知名的学术领军人才和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学术带头人队伍,培养一批在学校各学科领域内起骨干作用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实现2032年将我校建成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结合我校实际,特修订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通过实施“学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名师支持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计划,使我校更多优秀学术带头人当选两院院士、受聘为长江学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内,造就一批学术大师、学术带头人以及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后备人才,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大力提升教学科研队伍整体水平和我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二、指导思想
面向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需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学校师资队伍发展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升学科水平、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为重点,超前谋划、突出重点、夯实基础、追求卓越,努力打造一支以活跃在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的学科领军人才、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大批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为骨干力量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开拓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2032年将我校建成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实施思路
在保证人才队伍数量的同时,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目标建设为导向,以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为突破,带动教学科研队伍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为四个“突出”:突出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突出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发展;突出人才引进、培养的机制创新。
坚持德才兼备和优先发展的方针,全面提高不同层次优秀人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专业知识基础雄厚、组织能力较强,政治思想好,立志献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尽快成长。
尊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才成长的规律,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在人才的培养、使用上要引进竞争机制。对进入“计划”的人选,要重点投入、重点扶持,定期考核,动态管理,择优汰劣。
在“名师英才工程”实施过程中,既要注意稳定学校内高素质的优秀尖子人才,又要不失时机地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的优秀拔尖人才进入“名师英才工程”的不同层次,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更快更好成长的政策环境,形成流动、竞争、协作的人才使用机制,为我校不同层次优秀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绿色通道”。
四、“名师英才工程”计划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名师英才工程”包含以下四个层次的人才支持计划,即“学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名师支持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每个候选人同时只能受一个人才计划资助。
1、“学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定位为我校学术领军人才。通过重点支持我校人才和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使入选计划者能够跻身国际科技前沿,成为国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学校对其寄予厚望,明确发展定位目标,鼓励和支持他们所带领的学科、团队进入国内外同行业领先行列,并在学术界产生重大的学术影响。
2、“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依托于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实验室)、省级重点博士点学科和优势学科,通过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培养若干名学术成就突出或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学术带头人。主要目标是是使入选者有可能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成长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或知名专家学者。
3、“学术名师支持计划”定位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为激励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已具备坚实的学术基础、丰富的科研成果和较强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能够得到更大发展,学校将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进行重点支持,努力造就若干名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及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名师,使其为持续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保持学科优势以及培养后备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4、“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定位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培养和支持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一批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成果显著,起骨干作用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使其有可能进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或教学骨干。
五、支持措施
为营造优良的学术氛围和搭建较为完备的科研平台,保障各项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继续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特设立人才计划专项资金。
1.本着重点培养、重点投入的原则,根据“名师英才工程”不同层次人选的实际情况,定向投入,重点支持。其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具有较大发展前景而又缺少经费支持的科研课题的经费补充;支持具有创造性和重要学术价值著作的出版;资助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资助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
2.积极从留学人员当中选拔符合“名师英才工程”各层次要求的人选。对入选的留学回国人员开展科研工作予以重点资助,支持他们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科技动态,开阔视野,提高学术影响和科研能力。
3.充分利用我校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等优质资源,从中选拔优秀人才,结合我校的行业特色和优势,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导向与“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项目指南紧密结合,为“名师英才工程”的入选者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努力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鼓励科研团队的组建。
4.积极推荐“名师英才工程”人选参与国家、地区、部门的重大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向有关学术委员会、学术团体、各类专家评审委员会推荐担任相关职务,鼓励参加多种学术评审工作。要善于用政策吸引人才,用制度激励人才,用环境稳定人才。
六、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管理模式
1.为保障“名师英才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学校人事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名师英才工程”实施的进展情况汇报,适时提出有利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贯彻执行领导小组的决定,承办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人事与专家工作处。
各教学科研单位要高度重视“名师英才工程”的实施工作,根据学校各项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办法,制定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细则,并为入选者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创新人才组织模式,改革遴选评价机制。坚持上岗即为考核、优胜劣汰的遴选考核模式。积极探索教学与科研结合形式,积极提倡人才共享,打破人才独享的壁垒效应,以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实验室、工程中心)为载体,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构建和扶持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学术梯队;严把人才遴选质量,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和管理,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类型的领域制定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
3.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教师岗位聘用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履职考核,规范合同管理,实行滚动淘汰机制,在考核过程中要及时掌握新涌现出来的、符合“名师英才工程”人选条件的优秀人才,以不断充实“名师英才工程”人选队伍;对未按聘用合同履行职责的个人,坚决按照合同和有关规定取消资格,停发并追回资助经费。
4.要切实加强对“名师英才工程”的指导。实施“名师英才工程”是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学校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名师英才工程”的落实。
七、本方案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东林校人[2002]32号文件)及《东北林业大学关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东林校人[2004]22号文件)即行废止。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属人事与专家工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