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 > 正文
西南大学全职引进人才待遇及资助标准(海外人才、学术团队)
2011年11月29日    硕博招聘网
分享到:
西南大学全职引进人才待遇及资助标准(海外人才、学术团队)
表1:
全职引进人才待遇及资助标准(单位:人民币万元)
类别
引进对象
引进待遇
购(租)房补贴
安家补贴
科研资助金
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杰出人才延揽计划
1.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或海外院士
商 议
1.海外著名大学教授或终身教授
2.国家实验室负责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工程负责人
3.已在与我校同层次及以上高校受聘为教授一级岗位者
100
100
200
500
1.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前三名
3.国家863、97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负责人
4.曾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者
70-80
40
80
200
1.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前二名
3.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海外著名大学副教授、助理教授
50-60
30
60
150
1.国家教学名师
2.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
4.已在与我校同层次及以上高校受聘为教授二级岗位者
30-40
20
40
100
1.已在与我校同层次及以上高校受聘为教授三级岗位者
20-25
15
15
40
汇聚计划
优秀人才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具有博士学位,并在海外著名大学工作2年以上,科研成果突出者
15-18
12
12
30
1.具有教授职务的博士生导师
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
10-12
10
10
25
储备计划
后备人才
1.世界前100名的大学的博士、博士后
租房补贴
标准执行学校规定
8
6
10
1.海外其他大学的博士、博士后
7
4
6
1.国内博士、博士后
5
3
5
备注:
1. 对成果特别突出的人才,其待遇可面议。引进博士如符合破格评审教授者,其科研资助金可上浮。
2. 全职引进人才待遇和资助为进校时的一次性待遇和资助,进校后工资、津贴等待遇与校内同类岗位人员一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等,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享受待遇。
3. 未取得教授职务全职引进的人才,如近五年成果达到我校破格评审教授要求,可特聘为教授职务,聘期五年。未取得副教授职务的国内博士,读博期间近三年成果达到我校破格评审副教授要求的,可特聘为副教授,聘期三年。未取得副教授职务的海外博士,可特聘为副教授,聘期三年。
4. 已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者,到校后按程序认定其资格;对未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者,如所在学科我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且符合我校博士生导师增列的规定和条件者,可按程序申请增列。
5. 对引进的特别优秀的学科专业急需的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其配偶符合学校相关规定(另文规定),可采取调入、人事代理、临时聘用等方式安置,不符合条件的可自主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协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等事宜。
6.引进的杰出人才一般不超过50周岁(人文社科一般不超过55周岁);优秀人才一般不超过40周岁(人文社科一般不超过45周岁);后备人才一般不超过35周岁。

表2:
柔性引进海外人才待遇标准(单位:人民币万元)
 
杰出人才延揽计划
优秀人才汇聚计划
引进对象
国际大奖获得者
海外科学院、工程院、研究院院士
世界一流大学教授或终身教授
海外著名大学副教授或助理教授
聘期待遇
月薪
6-8
2.5-5
1.5-2
0.5-1.2
年薪
70-100
30-60
18-25
6-15
成果
奖励
第一单位署名为西南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奖励。
保险
用人单位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我校工作期间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每年在我校工作6个月以上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购买大病医疗保险。
交通费
全时在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校每年原则上报销一次来校工作的往返交通费,确有特殊需要者,可报销两次来校工作往返交通费;非全时在校者,每年报销两次来校工作往返交通费,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各报销一次。报销标准参照表4资助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报销国际机票标准。
住宿
由用人单位安排在校工作期间的住宿。
备注:
1.月薪指引进人才非全时来校工作的月新标准,按照实际来校工作时间计算,不足月按周核发;年薪指引进人才全年来校工作的年薪标准。
2.聘期待遇的具体标准,根据引进对象情况和聘期任务,以合同形式约定月薪或年薪的额度和发放方式,所需经费由学校承担70%,用人单位承担30%。柔性引进国内同层次人才可参照此表确定待遇,所需经费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各承担50%。
3.用人单位为引进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表3:
引进学术团队平台建设对照表
学术团队引进计划
全职引进团队
(必须有团队带头人1名、方向负责人至少1名、骨干成员至少3名)
柔性引进团队
团队层次和类型
平台建设条件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1.科研资助金,标准为:人文社会科学300万元(人民币,以下同),自然科学1000万元;2.提供实验室。
1、团队带头人须是经权威学术组织或有关行政机构认定的高级专家(如院士、著名大学终身教授、IEEE Fellow、长江学者等)。
2.海外人员往返旅费实报实销,参照表2标准执行。
教育部创新团队
1.科研资助金,标准为:人文社会科学200万元,自然科学700万元;2.提供实验室。
海外创新团队
1.科研资助金,标准为:人文社会科学200万元,自然科学700万元;2.提供实验室。
 
其他省部级创新团队
资助标准根据其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和团队成员组成情况商议。
备注:团队成员的个人待遇按照表1的相应标准兑现。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可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
未经 硕博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