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低人才难引进 南昌“空壳博士后工作站”将予以摘牌
“博士后工作站已为我们企业创造了几百万收益”、“有些企业建站并享受政府补贴后却成‘空壳’”……8月7日,南昌市首届博士后工作联系会议召开,各企业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参会人员聚在一起,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发展“把脉”,探讨“治疗方案”。
攻难题、创效益,博士后工作站成绩显著
在南昌,目前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有12家,累计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30人,另有8家企业的建站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博士后工作站给企业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金达莱公司和特康公司两家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证。
2011年,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自主生产光栅部件的难题,成为我省第一家自主研发并生产“光栅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企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给企业带来了300万元的收益。
江西金达莱环保有限公司生产的“坚氧膜生物反应器”,解决了小区、村庄等小范围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这种分散式污水处理器曾获得10余项国外专利。如今,该设备在我省广泛投入使用,在云南、山东等地也得到推广。
招人难、轻发展,博士后工作站问题不少
虽然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好处多,但许多参会企业代表却直吐苦水:成功引进一个对口博士实在不易。
“去年,我们为引进一个博士,曾经来回在20多名博士之间协商。”汇仁集团工作站负责人王守信皱着眉头说,好几名博士先后接触了几个月时间,眼看就要签协议了,最终还是去了别的地方。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待遇偏低是博士引不来、留不住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在加大扶持力度,企业自身也应该重视,这需要双方一起努力。”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困难,南昌市人社局局长朱敏华坦言,随着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政府已给出越来越多优惠政策。南昌对此的奖励力度就很大,“企业建成一个博士后工作站一次性奖励科研资金50万元,引进一名博士奖励科研资金10万元。”但是,许多企业仍没有意识到人才引进带来的好处,有些企业建站并获得相关奖励资金后甚至只挂牌不运营,成了“空壳工作站”。
采访中,有企业代表也默认这一现象,“有时一个科研项目投入需要几百万,但要数年后才能看到收益,企业负责人便会放弃投入。”一名参会企业代表说。
做服务、强监管,评估淘汰制度将出台
针对“平台太小”、“资金不足”、“企业不重视”、“只建不运营”等博士后工作站存在的问题,职能部门表示将加强服务和监管。
朱敏华告诉记者,自2001年起,南昌开展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工作,目前有12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约占全省四分之一。虽然占全省比例高,但这一数字不尽如人意。“不说沿海发达城市,即使和合肥、长沙、武汉等中部省会城市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
今年年初,南昌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公室。在2013年人才专项经费中,拟列支200万元作为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专项经费。
南昌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主任谈振华介绍,该办公室将为企业搭建博士招收平台;组织招聘队伍去发达城市的高等院校进行宣传、推介;积极与科技等相关部门及各高校进行沟通协调,为企业争取更多博士资源和科研资金等。“这样的联系会议以后会定期开,将来我们会邀请科技部门、高校等相关人员一起参与会议,为南昌企业引进人才、争取科研资金出谋划策。”
朱敏华告诉记者,今后对积极性高、项目好,做出一定成绩的博士后工作站,政府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但对于浑水摸鱼的企业,政府也会加强监管,“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一系列评估和淘汰制度,对于‘空壳工作站’,要坚决予以摘牌。”(记者许 卓 实习生 江致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