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远征军烈士遗骸DNA库,为遗骸身份确认及回归建立专业保障。同时指定部分专业医院及医科大学为鉴定专业机构以提升鉴定效率。成立遗骸搜寻及身份鉴别统一战线,鼓励民间力量共同参与。设立专项基金,基金部分由财政支付,部分接受海内外民间团体及爱国人士的捐赠。—林德兴委员
在今年政协委员的提案中,不少目光都投向了教育改革,包括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民办学校发展情况、营养餐补助标准等,件件事关教育发展。还有政协委员建议,对已获得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进行相应的科研学术年检和考核,对年度科研学术考核不达标的高级职称教师采取相应惩处措施;对民办学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促进民办教育改革。
民办教育
汪叶菊委员 用分类登记管理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
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推动云南民办教育上台阶、占高地,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汪叶菊委员建议,将云南省民办校区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
汪叶菊介绍,温州在两年前就已经出台规定,开始探索对民办学校按照营利性、非营利性进行分类登记管理。提出民办学校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将学校非教学设施作抵押,或将学校学费收费权和知识产权作抵押;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将学校设施作抵押,或将学校学费收费权和知识产权作抵押。各县(市、区)均要参照公办学校经费拨款水平,结合民办教育规模,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加大民办教育财政奖补力度。与此同时,温州建立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
汪叶菊表示,云南省应坚持大力发展,系统改革,同等待遇的原则,按照顶层设计,分类管理的思路,突出重点,全面清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障碍。在财政扶持,产权明晰,财产管理,政策优惠,融资投资,队伍建设,法人治理等方面,云南省应形成区分合理的民办教育公共政策体系,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推动云南民办教育上台阶、占高地。
教育同权
赵卫委员 农民工孩子、城市孩子教育同权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转城”步伐的加快以及进城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转城”学生及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不过就我省情况来看,同原户籍所在地区的孩子相比较,“农转城”学生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仍存在一定差距。
赵卫委员认为,存在差距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对“农转城”学生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重视的程度不够,采取应付的态度,没有纳入地方政府义务教育体系的整体进行统筹。同时城区学校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滞后的教育基础设施和每年递增的学生人数形成巨大矛盾。教师队伍也相对紧缺,很多地方无奈只能先保证城区学生上学,设置一些限制条件,制约“农转城”学生和农民工子女的就近入学。有些地方更在中高考时,要求农民工子女回户籍所在地报考,实行区别对待。
赵卫《关于让“农转城”学生和农民工子女与城区学生享受同等义务教育的建议》认为,应该明确要求统筹规划,将“农转城”学生和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一并计入学生生源总数。实现同在一个城市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其次,加大投入,学生数量每年递增,原有的教育设施基础和教师队伍也不相匹配,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医务教育经费。放宽“农转城”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入学申请门槛,尽快实行就近入学。
教授管理
陈劲松等委员 高级职称教师 科研止步现象正悄然滋生
近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受众面广,师资队伍也不断壮大。十八大提出了对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措施,将教师队伍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高校为了适应新时期学校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纷纷采取了优化教育队伍职称的措施。但伴随着职称终身制的施行,却出现了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安于现状的现象,高级职称教师科研止步现象正在悄然滋生。
因此省政协委员陈劲松、周文曙、周全联合提交了《关于试行高等学校高级职称教师考核年检的提议》。三位委员表示,他们建议对已获得高级职称的高校教师进行相应的科研学术年检和考核,对年度科研学术考核不达标的高级职称教师采取相应惩处措施。 营养餐补助
熊启怀委员 营养餐补助标准随物价调整
为贯彻中央、省、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2012年至今,昭通大关县组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吃上营养餐,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不过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熊启怀委员根据这一情况,提交了《关于解决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中有关问题的建议》。
熊启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习标准化食堂专项建设,为学校配备标准化食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保障开展营养餐的硬件条件。国家和省级财政加大对营养改善经费投入,按生均标准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减轻地方政府及基层学校经费压力。
同时,建议将营养改善计划从业人员统一纳入学校后勤人员编制管理,提高食堂工人工资标准。营养改善计划经费在每学期前两周到位,3元营养餐的补助标准应随物价变化作适当调整。完善营养标准等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将营养改善计划与勤工俭学活动有机结合。
其他提案
林德兴委员 建立远征军烈士遗骸DNA库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中国组建远征军,与日军生死决斗三年多。中国远征军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斗力量,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政协委员林德兴认为,这些烈士不应该被忘记,应该建立远征军烈士遗骸归国及身份鉴别长效机制,这是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的时代需求。应该为中国远征军建立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馆,建设该馆利于世界华人向心力凝聚,利于海峡两岸统一。
林德兴在提案《关于建立远征军烈士遗骸归国及身份鉴别长效机制的建议》中建议,将这个项目上报中央,获取中央支持,并可借鉴美国搜寻遗骸的经验。鉴于目前尚有八万远征军遗骸仍散落海外,项目工程巨大,建议启动并分期进行“忠魂回归”公益项目,拟定完善安置方案,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并在腾冲、瑞丽等地建立“远征军烈士公墓”作为远征军烈士遗骸归国后的埋骨之所。
建立远征军烈士遗骸DNA库,为遗骸身份确认及回归建立专业保障。同时指定部分专业医院及医科大学为鉴定专业机构以提升鉴定效率。成立遗骸搜寻及身份鉴别统一战线,鼓励民间力量共同参与。设立专项基金,基金部分由财政支付,部分接受海内外民间团体及爱国人士的捐赠。
其他提案
盘金祥委员 河口“撤县设市”应叫停
“撤销自治县设市,不仅违背了《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且伤害了民族感情。”盘金祥委员表示,我省瑶族人口有近22万人,河口是云南惟一的瑶族自治县,现在提出撤自治县设市有悖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及和谐发展不相符,建议停止将河口瑶族自治县撤县设市。
盘金祥表示,民族自治地方的情况与一般县的情况不同,依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自治地方的行政建制制度不得随意更改。“撤销自治县改市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以往也有撤销自治县设市的例子,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为人民群众带来实质好处。”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落实好民族自治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少数民族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加重视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发展问题,加大对民族自治地区的投入,而不是弱化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盘金祥表示,民族自治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用好用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河口瑶族自治县的独特区域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外改革开放力度,推进河口作为国家一级口岸的发展步伐,提升河口的知名度,改善河口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