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西医医院,是中山大学医科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78年的历史。百年传承,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目前,医院共有三个院区,一个门诊部,包括:院本部、南院区、增城院区及南校区门诊部。现有职工4500多人,其中有长江学者2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正高级职称119人,副高级职称298人;博士生导师67人,硕士生导师129人;现有国家级学会副主委以上3人,省级学会副主委以上30人,国家级期刊副主编以上40人。2012年医院年开放床位超过2000张,年门诊量逾250万人次,年住院手术例数逾4.5万台,年出院病人逾8万人次。
近年来,医院学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6个(内分泌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口腔颌面外科、儿科血液专科、急诊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3个,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2个(妇科学、泌尿外科学),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1个(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恶性肿瘤基因调控与靶向治疗),广东省科技厅科研中心1个(广东省脊柱脊髓疾病科研中心)。
随着我院医疗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推动各项事业及重点学科的良好发展,现面向2014年应届毕业生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竭诚欢迎全国各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前来应聘,加入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大家庭,共创辉煌事业!现将有关招聘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聘范围
全国高等院校统招全日制2014年应届毕业生(非暂缓就业生)。
二、招聘岗位
具体招聘岗位、岗位数及要求详见附件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应届毕业生招聘计划》。
三、招聘要求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品学兼优,无不良纪录。
(二)应聘流动编制岗位者,要求有良好的学历背景,优先考虑第一学历为985、211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且最高学历为985、211高校学历人员,不接收大专起点(专升本、专插本等)的第一学历人员;须按期取得国家认可的学历学位证书。
(三)研究生毕业生应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具备较好的临床技能和科研潜能。
(四)身心健康。年龄方面,原则上要求硕士不超过28周岁,博士不超过34周岁。 四、招聘程序
(一)凡应聘我院岗位者,需填写一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毕业生招聘应聘表》(附件2)并提交一份纸质简历(要求附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成绩单及已取得的所有毕业证、学位证的复印件)给人事科,注明“应聘岗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13日,逾期不候。
温馨提示:应聘过程中,我院通过手机短信方式与应聘人员保持联系,请保持个人手机的有效通讯。
(二)科室专业理论及临床技能考核。
(三)医院统一面试。具体时间及安排另行通知。
(四)体检。
(五)签订三方协议。
五、有关说明
(一)本次招聘人员分两种用工形式进入岗位:流动编制或院内合同。流动编制流动期为博士一年、硕士为二年、学士为三年。期满后经严格考核,按一定比例择优录转为正式编制职工,届时未能转为正式编制的人员,可与我院续签聘用合同、继续读书深造或应聘到其他单位工作。院内合同进入岗位后,不能转为流动编制或正式编制。
(二)医院竭诚欢迎省外985、211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应聘我院流动编制岗位,凡经我院招聘、录用并按时报到者,将给予一定差旅费补助(本科500元、硕士800元、博士1000元封顶),省内应聘人员的住宿费、差旅费及伙食费均自行解决。
联系人:黄老师、宋老师
联系地址: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人事科
邮政编码:510120
联系电话:020-81332326;81332510
附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五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4年应届毕业生招聘计划 |
|
|
|
|
|
|
|
|
|
招聘科室 |
招聘专科 |
专业要求 |
学历要求 |
岗位设置 |
用工形式 |
招聘名额 |
备注 |
工作岗位 |
工作院区 |
内科 |
肾内科 |
肾内科学 |
八年制博士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1 |
|
内科 |
消化内科 |
消化内科学 |
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2 |
|
内科 |
血液内科 |
血液学专业 |
博士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2 |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血管内科学 |
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血管内科学 |
硕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血管内科学、临床医学 |
本科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岗位定在心电图室 |
外科 |
肝胆胰外科 |
肝胆胰外科学 |
博士(含八年制)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2 |
|
外科 |
泌尿外科 |
泌尿外科学 |
八年制博士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2 |
|
外科 |
泌尿外科 |
泌尿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2 |
|
外科 |
心脏外科 |
心脏外科学 |
八年制博士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外科 |
心脏外科 |
心脏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外科 |
胸外科 |
胸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2 |
|
外科 |
骨外科 |
运动医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外科 |
骨外科 |
创伤骨科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外科 |
骨外科 |
关节外科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外科 |
甲血外科 |
甲状腺血管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2 |
|
外科 |
神经外科 |
神经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2 |
|
外科 |
胃肠外科 |
胃肠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1 |
|
外科 |
整形外科 |
整形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妇产科 |
生殖中心(临床) |
生殖内分泌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妇产科 |
超声专科 |
医学影像学(超声)、妇产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2 |
|
妇产科 |
产科 |
围产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2 |
|
妇产科 |
妇科肿瘤 |
妇科肿瘤学 |
八年制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妇产科 |
妇科肿瘤 |
妇科肿瘤学 |
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妇产科 |
妇科肿瘤 |
妇科肿瘤学 |
硕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4 |
|
妇产科 |
普通妇科 |
妇产科学、生殖内分泌 |
博士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2 |
|
妇产科 |
普通妇科 |
普通妇科、生殖内分泌 |
硕士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儿科 |
/ |
儿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5 |
|
儿科 |
/ |
临床医学 |
本科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乳腺肿瘤医学部 |
乳腺外科 |
乳腺外科学 |
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2 |
|
乳腺肿瘤医学部 |
乳腺内科 |
肿瘤内科学、乳腺专业 |
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乳腺肿瘤医学部 |
乳腺诊断科 |
影像医学、乳腺专业 |
硕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耳鼻喉科 |
/ |
耳鼻喉科学 |
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2 |
|
口腔科 |
/ |
口腔颌面外科学 |
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口腔科 |
/ |
口腔修复 |
博士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口腔科 |
/ |
牙体牙髓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眼科 |
/ |
眼科学、视光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肿瘤科 |
化疗专科 |
肿瘤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2 |
|
肿瘤科 |
放疗专科 |
肿瘤放射治疗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1 |
|
急诊科 |
/ |
急诊医学/内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4 |
|
急诊科 |
急诊内科 |
急诊内科相关学科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急诊科 |
急诊外科 |
急诊外科学、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急诊科 |
/ |
临床医学 |
本科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2 |
|
重症医学科 |
/ |
重症医学、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5 |
|
重症医学科 |
/ |
临床医学 |
本科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5 |
|
中医科 |
/ |
中西医结合内科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中医科 |
/ |
针灸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综合科 |
/ |
内科学相关专业、急诊医学、老年医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2 |
|
综合科 |
/ |
外科学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1 |
|
麻醉科 |
/ |
麻醉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3 |
|
麻醉科 |
/ |
麻醉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15 |
|
超声科 |
/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超声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3 |
|
核医学科 |
核医学科 |
核医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放射科 |
介入专科 |
放射介入学、肿瘤学 |
硕士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院区 |
流动编制 |
2 |
|
放射科 |
影像诊断 |
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学 |
本科及以上 |
医教研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3 |
|
病理科 |
/ |
病理学 |
本科及以上 |
医教研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5 |
|
内科 |
肾内科 |
基础医学(病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 |
博士 |
研究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妇产科 |
生殖中心(胚胎室) |
动物育种发育生物学 |
硕士 |
研究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生物治疗技术中心 |
/ |
医学及生物学背景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 |
研究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妇产科 |
生殖中心(男科实验室) |
医学检验 |
硕士 |
医技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检验科 |
/ |
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为临床医学 |
硕士 |
医技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康复医学科 |
/ |
物理治疗学 |
本科及以上 |
医技 |
院本部 |
硕士流动编制,本科院内合同 |
1 |
|
妇产科 |
产科 |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
本科及以上 |
医技 |
院本部 |
院内合同 |
1 |
|
肿瘤科 |
放疗专科 |
影像医学与放射治疗、放射物理相关专业 |
本科及以上 |
医技 |
南院区 |
院内合同 |
2 |
|
输血科 |
/ |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
本科及以上 |
医技 |
南院区 |
院内合同 |
1 |
|
内科 |
肾内科(实验室) |
医学检验 |
本科及以上 |
医技 |
院本部 |
院内合同 |
1 |
|
内科 |
内分泌内科 |
医学检验 |
本科 |
医技 |
院本部 |
院内合同 |
1 |
|
外科 |
泌尿外科 |
医学影像学 |
本科 |
医技 |
南、北院 |
院内合同 |
2 |
|
病理科 |
/ |
医学检验 |
本科 |
医技 |
院本部 |
院内合同 |
5 |
|
放射科 |
影像诊断 |
影像技术 |
本科 |
医技 |
南、北院 |
院内合同 |
6 |
|
检验科 |
/ |
临床检验、临床医学 |
本科 |
医技 |
南、北院 |
院内合同 |
9 |
|
药学部 |
临床药学室 |
临床药学、药理学 |
博士 |
药剂 |
院本部 |
流动编制 |
1 |
|
药学部 |
中药房 |
中药学 |
本科 |
药剂 |
院本部 |
院内合同 |
1 |
|
药学部 |
/ |
药剂学 |
本科 |
药剂 |
南、北院 |
院内合同 |
23 |
|
信息科 |
病案室 |
医院信息管理及病案管理相关专业 |
本科及以上 |
医技 |
南院区 |
硕士为流动编制,本科为院内合同 |
2 |
|
信息科 |
病案室 |
临床医学 |
本科及以上 |
医技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2 |
|
护理部 |
/ |
护理专业 |
大专及以上 |
护理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院内合同 |
150 |
流动编制须为985/211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
行政后勤 |
/ |
医学或医院管理专业 |
本科及以上 |
科员 |
南、北院 |
流动编制 |
2 |
|
|
|
|
|
|
|
合计 |
33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