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985高校在招聘时开出优厚的条件,包括入职30万年薪、20万安家费、副高待遇以及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而入职后,各种条件却大打折扣,每月实际到手不足万元。如果未达到考核要求,还可能什么都拿不到……
博士入职高校,待遇打折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在招聘时,高校往往会打出各种吸引人的旗号,让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那么,高校招聘中都有哪些“花言巧语”,背后又藏着哪些“套路”呢?
1.薪资
首先,我们来说说薪资。如果招聘公告写得很笼统,面试的时候追问也还是含糊其辞的话,大概率待遇不怎么样——要是待遇好,他早就主动告诉你了。
众所周知,高校教职岗位伴随着诸多令人向往的隐形福利,如节日慰问金、食堂饭补、工会活动等。于是,高校在招聘时很可能会将这些福利也算进去,好让整体待遇看起来更加诱人。
还有就是绩效奖励,可能是按100%算的。但绩效是与实际完成情况挂钩的,这意味着,真正到手的绩效奖励可能并不是全额,学校给你的是一个最高值,这个饼能不能吃到就看你自己了。
所以,当真正入职后,有些人才会发现所谓的薪资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丰厚。
当然了,你说这些福利也是实打实给教职人员的呀,不算吃亏吧?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假如你手头有offer需要比较,如何准确判断薪资的真实构成很关键。
比如说同样安家费50万,一个是税后,一个是税前;又比如说同样是年薪30万,一个是基本年薪,一个是综合年薪(含绩效奖金和补贴等)……数字更高的,未必是待遇更好的。
比较笼统的待遇,需要具体了解↑
2.人才补贴
当地政府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通常会提供人才补贴(生活补贴),人才补贴几乎是每个高校都有的,每个地区和学校不一样,但给予人才补贴不算是什么特殊福利。
当然了,也是有例外的——浙江事业单位的人才补贴仅限市本级所属或区、县市级,不包括浙江省属事业单位。也就是说,入职浙江省属高校,是领不了人才补贴的。
3.科研启动经费
一些高校在招聘的时候说科研启动经费多少多少万,实际兑现却很难,尤其是三四线高校,发放难,发放慢,导致教师想要推进工作,就不得不垫付甚至倒贴做科研。
另外,高校在招聘时不一定会告诉你的是科研启动经费的给出方式。
有的学校,科研启动经费要经过财务和领导审批,流程冗长,效率低下;
有的学校,科研启动经费仅适用于特定领域报销,很多方面是禁止使用的;
有的学校,教师需先成功申请项目立项后方可申请科研启动经费,至于怎么立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考核不通过需不需要退还科研启动经费,是全额退还,还是按比例退还?
4.安家费
其次,是如何发放——一次性发放还是分期?分期又是分多少年?需要完成任务才能发放吗,任务难度有多高?完不成的话需要退还吗?
还有个别学校要求人才购房才能领取,而且条件相当严格,不仅要新买的房,还要买的第一套房,并且提供房产证↓
最后,是一些求职建议。
对于博士教师来说,如果你想做科研,平台是很重要的。平台意味着学校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已有的科研基础、以及能够为你提供的科研资源和支持。招聘的时候说得再漂亮也没用,给出的承诺能不能做到,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学校的水平。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就是你的专业在高校是强势还是弱势。在高等教育领域,资源分配往往是不均衡的,强势专业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和项目;而弱势学科得到的资源就不会太多,即使学校再有钱,分到你头上也不剩多少了。
如何避免被高校“套路”?在面试过程中与高校就薪酬待遇进行沟通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细致入微地了解待遇的具体形式,避免日后因待遇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简单来说,一问时间,二问条件。前者指发放时间、周期等,后者指申领条件、限制等。
有人就要说了,高校这儿又是坑那儿又是坑,哪规避得过来啊?那实在不行,咱看看违约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