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1个省级党委换届一把手突出“三个特点”
随着今日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全国31个省(市、区)此轮的党委换届工作告一段落,31位新当选的省(市、区)党委“一把手”也全部亮相。(据7月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记者统计发现, 31位省级党委“一把手”中有“40后”6人、“50后”22人,“60后”3人,平均年龄为59.9岁。其中,出生于1950至1954年这五年的人数最多,有18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由此不难看出,此次换届结果相对于以前,看点颇多。
干部队伍年轻化更加明显。干部队伍年轻化是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提出的一项选人用人原则。这一点,在本次省市党委“一把手”的换届中也有所凸显。新当选“一把手”平均年龄不到60岁,完全保证了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与效能,从而也就更好的保证了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和不断提升。
人才搭配多样化更加明显。三十一位省市“一把手”中,有“40后”、“50后”,也有“60后”。在全国一盘棋的局势下,带领本地区搞经济、谋发展、奔幸福的省市“一把手”,就是一个地区决策和实践的领头羊。一个地区发展的怎样,与“一把手”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息息相关,而一个国家发展的怎样,则取决于国家宏观政策和三十一位“一把手”工作的合力。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不同年龄段的“一把手”一起工作,既能保证有激情的年轻干部发挥“鲢鱼效应”,带动周围的干事氛围,又能让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发挥“千斤坠”的功效,保证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如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才能保证“十二五”计划如期完成。
干部任职异地化更加明显。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各省(市、区)的党委书记绝大多数都是异地任职,31人中,只有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和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是在自己的籍贯所在省份任职。干部异地任职,在此次换届中体现的十分充分。一方面,任职异地化可以全方位、多角度锻炼干部能力,增加干部实事求是处理事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部分干部因久居一地而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人情“圈子”,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让干部摆脱了人情关系的困扰,确保他们秉公办事、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律的同时,也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地保护了干部。
本次省级换届工作的顺利完成,是党和国家优中选优,统筹谋划的结果。新当选的三十一位省级党委“一把手”,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厚望和信任,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奋发精神,找准起点,瞄准目标,秉承毫不动摇跟着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负众望,做好做实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