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医药产业人才2012年春季大型人才交流会3月24日在泰州中国医药城举行,12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4300多个岗位,吸引了国内外1.8万名人才,其中硕士、博士近400名。据初步统计,交流会现场签约超过1200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回流”现象从外地回到家乡,从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这将给就业市场带来怎样的“蝴蝶效应”?
3月23日晚,北京大学药理学博士张敏和52位校友组团坐上北京-泰州的火车参加招聘会。和他们一起同来的,还有清华大学的10多位硕士、博士。
“我的研究方向是基础心理学,曾经在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做过猎头顾问,看到中国医药城人才网上有关‘猎头顾问’的需求信息后,便决定参加北大团来应聘。”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雷铭说,大家“组团”参会是因为都非常看好江苏医药产业,特别是中国医药城的发展。
“除了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组织140多名硕士、博士参会外,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也积极组织200多名硕士、博士参会。”泰州医药产业园区组织人事局局长说,各大高校组团参会的毕业生总人数达6000人,当场签订就业协议超过320份。
名校硕博人才蜂拥而至,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江苏亚盛医药开发公司董事长杨大俊很是满意。该公司端出临床研发部经理等中高端岗位,应聘的人才学历层次也非常高,其中博士5人、硕士22人。
“相比北上广,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不高,竞争也不是那么激烈,可以让人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研发当中来。”老家淮安的葛驰宇,是清华大学卫生与生物药学博士,来泰州前就和泰康药业达成了初步意向。他的话很朴实:虽然在北京的工资比在泰州高很多,但是两地的房价相差更悬殊,在泰州的生活成本低很多,而且离家近。
拥堵的交通、高得离谱的房价、激烈的竞争和不轻的工作压力,使得很多向往“北上广”等中心城市的毕业生逐渐望而却步。“三线城市招人难,但是一旦留下来就很稳定。”一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医药界人士谈到自己企业在泰州的发展时说,在三线城市,大部分时间都能6点准时下班。不像在北京,7点之前公司都没人走的。
“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更看重自身的发展空间、潜力。”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硕士姚西印说。
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朱从明认为,二三线城市政策方面的倾向,包括载体空间、公共平台建设、投融资、配套政策、人才引进等,都给予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很大的支持和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