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6名市属医院院长履新,其中5名经过竞争性选拔产生,打破了以往上级行政部门直接任命的制度。
此举在国内尚属首例,北京医改在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方面迈了一大步。
“海选”院长
2011年7月,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对市属医疗机构进行管人、管事、管资产“三管”的北京市医管局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之初,北京市医管局即承诺将在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医疗服务模式、医院成本与效率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半年多之后,这一承诺初显成效——2012年2月15日,北京市医管局召开“市属医院院长竞争性选拔工作”新闻通报会,宣布将公开招聘6名市属医院院长。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毛羽介绍,选拔按照民主推荐、报名与资格审查、面试考评、差额考察公示、决定任用等步骤进行。要求男性年龄不超过55岁、女性不超过50岁;担任正处(院)级或担任副处(院)级领导职务满2年;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等。同时,北京市医管局宣布:选拔院长的面试环节将由第三方机构来组织。
这意味着,首都卫生系统的正式在编人员,只要符合条件,均有机会胜出。
2月17日,报名结束,共有30人报名,平均年龄47.4岁。30人中,院处级干部3人,副院处级干部27人,均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其中10人具有管理专业学历教育背景、9人具有副处(院)级领导岗位任职经历。同时,报名人员来源分布广泛,普遍高学历,硕士以上占到了8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人。
注重管理能力
根据民主推荐和面试情况,北京市医管局将综合成绩前7名的选手列为考察人选,并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形式考察。随后,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向北京市医管局党委提出拟任建议人选,最终,由北京市医管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建议人选的任职。
“北京市医管局党委在确定任用人员时,注重人岗相宜,综合考虑个人意愿、思维能力、经历经验、管理能力与市属医院院长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最终确定了5位院长。”毛羽表示。
据介绍,这5位“海选”院长均通过了民主推荐,并在面试环节脱颖而出,在差额考察时更得到了所在单位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可和较高评价,民主测评的同意率和总体评价优秀称职率均在90%左右。
“此次竞争性选拔院长注重医院管理能力和工作实绩。”据介绍,尽管这5名院长均有临床医疗专业背景,但更具有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医院管理上,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大多数到任者都有两个以上副院级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
据悉,任职人选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将被免去试任职务,按试任前职务层次安排工作。 竞争性选拔将成常态
据悉,此次通过竞争选拔产生新院长的岗位分别是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和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
据介绍,5位新院长中有4位离开了原单位,实行了交流任职,更有利于医院管理创新和医院文化的融合提升。
北京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次竞争性选拔市属三甲医院院长,是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科学落实管人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储备人才、优化医院领导班子的有益探索。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今后还将陆续采用多种方式面向社会、面向行业竞争性选拔医院管理人才。对北京市属医院院长、副院长等干部的使用,都将以公开、透明的方法产生,竞争性选拔、交流任职将成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