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HR经典案例 > 正文
腾讯挖掘高校力量:高投入 高回报
2011年10月7日    硕博招聘网
分享到:
继业务战略转型后,腾讯将投入3亿元,推出自己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新战略——校企合作开放平台。此次人力资源的战略升级,将满足更多年轻人发展的需求,也从某种意义上前置了企业的人才培养。
      因其战略和市场节奏适配,发展也顺风顺水,腾讯被外界称之为互联网神话。截止今年5月底,公司通过其528.6亿美元的市值,紧随Google和亚马逊,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网络公司。但马化腾想到的是更加长远的未来。
       今年6月,腾讯对外宣布,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腾讯将打造一个开放平台,扶植所有的合作伙伴,再造一个腾讯。马化腾称,“过去的梦想是希望建立一个一站式的在线生活平台,现在要将梦想往前推进一步,打造一个没有疆界,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新生态。”

高投入 高回报
       拆掉围墙的腾讯,从“自己赚钱”变为“大家一起赚钱”,这并不是简单的转型。对这家以工程师文化著称,过往相对内敛的企业来说,挑战是空前的。马化腾通过公司的变化也升级了自我。他表示“腾讯开放的意义已经突破了经营策略层面,而是公司使命的变化。”
       如何伴随业务升级,让从种果树到种果园,从关注收成到关注生态?HR的解决方案是:校企合作开放平台,其主要的展现形式,是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更加紧密而开放的合作。校企合作开放平台是腾讯开放战略在人才发展领域的延伸,以培养国家互联网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由企业面向高校开放一系列合作计划,通过校企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质性合作,来提升大学在校生的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的使命发生着转变,但没有发生变化的是腾讯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国策”。自公司上市到去年,7年时间,企业员工总数已经从几百人跃升为1.3万余人,其中有近40%的比例是通过校园招聘来摄入的,今年更希望通过校园招聘解决2000多个职位的人才需求。
       负责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腾讯高级副总裁奚丹表示:“我到公司快10年了,一直认为公司要做好自己的产品,有海量的用户,建设我们自己的人才队伍,而且最好可以多一些社会责任。但是我们的管理团队在开始更多的思考,思考我们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这也会让我开始更多思考腾讯在行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历史使命。平台是我们思考后应运而生的结果。”
       “人才是互联网‘生态链’的基础,腾讯一直非常重视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有助于腾讯吸纳优秀人才、推进产业发展,也有助于探索新的‘产学研’道路。”奚丹表示。
       基于这样的平台,公司计划到2015年共投入3亿元,希望让更多的高校加入“校企合作平台”,这是腾讯在校企合作领域迄今为止做出的最大一笔投入。
       事实上,在最初讨论资金数量时,令奚丹印象深刻的是,腾讯高层在听过投入产出的分析后,并没有过多的犹豫。
       公司高层一致和清晰的认识是:腾讯未来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和输送管道。公司不缺资金,也有很多项目方向,但是受困于人力资源的局限,没有足够和合适的人才去推动新项目。而在人才上的投资,也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按照5年投入3亿元计算,平均每年需投入6000万,对于年利润近百亿的企业来说,“如果能让我们招募的高校毕业生有20%左右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我们认为就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奚丹表示。
       腾讯的这部分资金其一要用于对现有项目进行追加,第二,由于下半年高校招聘的序幕已经拉开,公司希望和开放平台相结合,成为一个打包的平台项目资源,使其产生规模效应。
       在外界看来,3亿元已属于大手笔,但腾讯表示,人才培养、科研立项都会涉及资金的投入,而且目前只与10家左右的学校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但中国的优秀高校还有很多,也许还将追加资金投入。奚丹表示:“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加入此平台,也希望高校提出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公司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为年轻人
       据奚丹介绍,腾讯校企合作开放平台所涵盖的合作模式包括: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成立联合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战略课题研究、提供专项科研扶持基金、设立奖学金奖励创新人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扩展校内创新俱乐部等等。
       “我们这个校企合作开放平台会赋予合作双方高度的自主权。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教研技术实力以及人才资源特征,灵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模式与腾讯合作,以真正实现开放共赢。”奚丹强调。
       事实上,2008年至今,腾讯已在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等多所知名高校中成功组建联合实验室,就“核高基”、“863”等十余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展开合作。
       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腾讯则有已成功举办五届的“腾讯校园之星”大赛和遍布17所知名高校的“腾讯创新俱乐部”两大校园活动品牌。2010年5月,腾讯与华南理工大学正式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共同成立了腾讯“创新班”,学生修读企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后可获得校方认可的学时和学分。同时,腾讯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于2010年合作开展“腾讯校园优才计划”。由腾讯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郑全战博士带队的顶级互联网专家团队担任导师,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一些优秀学生进行“导师制”辅导,培养一流互联网人才。
       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腾讯研究院和即时通信产品部WebQQ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合作伙伴共同申请了“十二五”规划中“中国云”项目的专项课题,这是腾讯首次承接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从侧面体现了公司的创新能力,也是校企合作开放平台的一个典型代表。此外,清华-腾讯互联网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还在今年4月出资100万元设立“创新研究基金”。该基金以推动和支持高校互联网创新技术研发为目的,面向全国高校的科研团队开放征集与创新相关的课题。
       这些合作对企业来说有非常实际的意义。清华联合实验室做出的计算机图像识别算法,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腾讯业务上的难题。在互联网领域,很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安全审核,每天有数以亿计的图片上传到服务器上。如果靠人工去逐条识别,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将人工干预,缩小几十倍。
       高校因此获益,因为可以真正将自己的研发推广到企业实际应用中,且腾讯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战平台。“腾讯以如此开放的姿态分享其创新技术和平台,放眼整个中国企业界也不多见,它为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了典范。”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教授在清华大学——腾讯互联网创新技术实验室成立大会上表示。
       “经过长期发展,腾讯与高校已形成了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为一体的多维合作模式。这些多样的合作和活动获得高校的一致认可,也为腾讯校企合作开放平台的建立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未来,我们的合作模式会更加标准化,高校担心的问题,我们也将一一解决。”奚丹表示。
腾讯高级副总裁 奚丹

《首席人才官》: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在开展类似的项目和高校展开更紧密的合作,你们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奚丹:
从1998年成立至今,腾讯的成长速度很快,可能从外界来看,我们很幸运,但是我们自己很清楚,从2002年开始,公司的人才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短缺,是通过招聘应届毕业生,才逐步搭建了我们自己的人才梯队。但这还不够,因为在培养年轻人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对互联网的热爱是自发的,我们要花费很大力量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如果将培养前置到大学中,给学生一些定向培养,会缩短他们适应企业的时间。通过试点,我们发现,学生有热情、学校也很支持、学科带头人的成果也很容易转化为生产力。多赢的事情为何不做?这个平台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开放性是我们和其他企业的区别。
《首席人才官》:腾讯的国际化道路早已经开始,在这个项目上,你们向国际互联网公司有哪些借鉴?比如现在第一位的Google。
奚丹:
据我了解,他们也会提供一些奖学金,实习岗位,高校联合项目和俱乐部活动。但是我们会思考,为什么它受学生欢迎,可以吸引很多顶尖高校的人才。在美国,他们有一些天然的优势。比如,学生会因为看好了一个项目,而暂时中断学业。而且美国高校偏重学业和商业产品的结合,学生实践能力也很强,而动手能力是我们在面试中国学生时,排名靠前的考察理由。互联网发展不等人,我们有这个能力,就希望为行业多培养一些懂商业,能实操的学生。
《首席人才官》:我所理解的开放性是,让这部分投入应用于所有需要的人身上。但企业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即便是经常强调的社会责任,也要建立在回报的基础上。
奚丹:
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态度是开放的,但是坦白讲,我们希望这个投资可以带来长期的人才回报,也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都能来腾讯。但是因为这是一个很开放的平台,而且腾讯每年能够消化的学生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更自由的舞台,他们可以自主选择企业,为整个产业服务,也是腾讯的期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很多优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项目对腾讯越来越了解,感情很深。比如,几年前,科大少年班的一位学生,我们通过腾讯的创新实验室项目了解了他,也很青睐他的才华,但是他当时期望创业,我们用了开放的胸怀,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最终,两三年后,他还是回到了腾讯。
《首席人才官》:在“校企合作开放平台”建设中,腾讯除了扮演出资人的角色,还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奚丹:
开放的口号不是随便喊出来的。腾讯有良好的资金储备,但是我们始终认为,投资是最简单的事情,也是我们放在最次要的位置考虑的问题。所有我们希望做的事情,对公司最大的挑战是投入人力、时间和精力。因为我们要对所有项目中涉及的人负责。这些资源在腾讯内部也是很紧俏的。比如“创新班”,每班20人,我们要配备8个老师和若干后台人员,要研发课件,这些资源的投入是我们考虑最多的。另外,我们还要将内部的实际工作环境、数据库、知识库放在平台上逐步开放,这是我们之前最担心也最纠结的。通过实践,我们相信,第一,通过一些内部的管理机制,IT权限和对人的管理;第二,不断完善我们的机制,比如说实习生有的东西可以接触,有些东西需要授权,包括他们的保密协议签署,现在已经基本上完善了,具备做这个事的能力。腾讯的气质偏内向。我们一般来说做到10,就说8、9,不是说我们只做到6、7,就说到10。
《首席人才官》:腾讯的用人观并不是唯学历论,但是此次和高校的合作,我发现你们看重的还是那些国内的顶尖高校。
奚丹:
腾讯的确不是唯学历论的公司,我们的创始人,包括我本人,也都不是顶尖高校的毕业生,我们相信能力并不是用学历和名校验证出来的。我们相信每个高校都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所以期望这个平台能够带来更大的价值,让更多的高校或者实验室来提交申请,加入腾讯的“校企合作开放平台”。就像我们的业务平台一样,很多应用,不知道那个能获得巨大成功,只能去实践。但是在项目初期,我们的精力有限,而知名高校的人才命中率确实会更高,在过往的项目中,我们的合作也很顺畅。
《首席人才官》:此项目中,很多工作是和企业研发部门相关的,HR在整个项目中担任什么角色?
奚丹:
HR担任组织者的角色。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事,需要动用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的力量,比如说技术类,要依赖研究院和相关产品的技术团队。HR在这里面起到几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搭建这个平台;第二,我们和高校建立起一个固定的接口,因为跟高校需要签协议,必须有一个固定的渠道和他们对接。
《首席人才官》:你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大家通常认为,创新能力的缺失是中国教育和国家文化的问题。在高校阶段的学生,创新还能够通过一些项目被切实有效的激发出来吗?
奚丹:
当然可以。我们每年招的毕业生,都会看重他是不是有创新能力,因为这个行业两三年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模式来填补或替代原来的模式。创新并不是我们的顽疾。第一,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代更具备创新的意识和意愿。我们那个时代资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现在的毕业生在创新方面,先天有良好的基础。第二,如果创新的方法和一些系统性的思考,更早的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接受训练,会提高他们在企业中的创新效率。再者,把大学的氛围和企业平台结合起来,我相信会有助于创新。大学的活跃度是非常好,但是它缺乏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商业环境,很多创意看起来很美好,但是最后发现都实现不了。如果开始的时候他能够了解企业是如何来运作的,会比在一个象牙塔里面作创新更有效率。
《首席人才官》:这个项目现在预计要投入3亿元,这个预算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奚丹:
我们每年10月份就会做下一年的财务预算,这个项目则涉及一个相对长期的预算,我们是基于过往每一年的投入,再结合长期的规划,做了一个粗略的估算。这个预算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因素,比如说跟我们建立合作高校的联合实验室、一些资源的投入、奖学金的投入和承诺性的费用等等。当然,还有一些软性的投入,比如说像“创新班”,项目在未来会持续扩大,我们在这上面投入的时间、财力等等都会占用一部分投资。
《首席人才官》:这个项目计划到2 01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非常快,你们有没有考虑到变数?如果发生变数,这个项目怎么调整?
奚丹:
我们是按照业务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预估的,就大学生招聘来说,去年招了1600位,明年的需求在2000人以上,每年增长都很快,再往后确实很难估算。今年开放平台的战略出台之后,按照马总的话说,将再造一个腾讯,除了我们自己的增长以外,开放平台会带来另外一个百分之百的市场份额,这对我们的挑战是很大的。当然这部分目前还是在业务上,将来这里的合作伙伴,或者我们的投资公司,我们的组织上和人才上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我觉得3亿元是一个保守的预计,也许未来会追加,就像我们腾讯过去这么多年,每一年的增长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首席人才官》:公司越来越大,最容易丧失的是管理效率,腾讯的方法是什么?
奚丹:
腾讯现在已经是超过1万人的互联网公司了,“大”和“效率”是有矛盾的,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其核心基因是快速、灵活,但1万人的公司肯定不如1千人,或者1百人那样有迅速的反应。
所以,我们在过去几年一直在内部管理上探索既能够保持大公司的规模优势,同时又不丧失小公司的快速、灵活的方法。我们目前的做法是,通过更多的授权,在小团队内部保持创业精神。大公司是由小团队组成,小团队保持快速、灵活的精神,团队与团队合作之间有更好的沟通方式,可以确保沟通效率的提高。这也是我们现在一直致力于提升的内部管理难题。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可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
未经 硕博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