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劳动争议仲裁 > 正文
劳动合同遭遇“填空”造假 劳动者签字要慎重
2011年10月7日    硕博招聘网
分享到:
    无故遭遇企业开除,发现劳动合同被做手脚 法院识破做假伎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南京鼓楼法院审结一起“填空”式劳动合同纠纷案

     南京一家铝塑复合管公司江东分公司在与应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只让员工在空白合同书的未页签名、画押,其它空白留给公司填写。

     在劳动合同上签了名后,公司又要求员工再签一份《代为保管劳动合同委托书》,这样本该由本人保管的另一份劳动合同也由公司代管了。

     两年前,该公司一员工被公司无故开除,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这起故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被法官审了出来。

     日前,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支持了原告员工的全部诉讼主张,被告公司则在一审判决后立即表示,履行法院判决,不再上诉。

     小伙干了四年多无故被开除

     何伟是江苏省宿迁市农村人,因掌握一手较为过硬的汽车驾驶技术,2004年6月,他被应聘到南京一家铝塑复合管公司江东分公司担任驾驶员工作,同年8月,何伟应公司要求,在公司打印的“员工登记表”上填写了自己的相关信息,但一直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每月2000元的工资报酬,何伟很珍惜这份工作,因此也受到公司领导的赏识。2008年1月,公司为应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与检查,提出与何伟等员工补签劳动合同,包括何伟在内的员工们都显得很高兴。签合同的那天,公司相关负责人除在合同书上写明“合同期为2004年10月30日至2008年8月30日止”一行字外,其余什么也没写便要求何伟在合同的落款处签名画押。因为不签就要走人,所以何伟只好遵命。补签完劳动合同后,公司当即又要何伟签一份《代为保管劳动合同委托书》,何伟不敢多问,同样按要求签了名。签下这份委托书后,原本应由自己保存一份的劳动合同也就不归何伟保管了,以至后来劳动合同上到底写了些啥内容,何伟一概不知。

     为了养家糊口,何伟仍踏踏实实地工作。但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2008年7月26日,公司相关负责人突然通知他,要他从次日起就不要到公司上班了。何伟追问原因时对方称“你已经被公司开除了。”“我又没干坏事,又没违反纪律,凭什么开除我?”但公司也不向他解释。

     何伟的心凉透了。他一次次去找公司交涉,但没有人理他。何伟坚持讨要说法,2009年的3月,公司终于给了何伟一份书面答复函,内容为:“你多次来交涉,不服公司对你的开除决定,并要求支付2004年10月至2008年7月的经济补偿金及支付你没有报销的职务开销。经分公司领导研究认定,你是表现恶劣,所以才开除你,你不属于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对象。至于你的职务开销可凭票结算。”

     诉讼维权方知劳动合同被做手脚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涉无果后,何伟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但在法定的45日内,仲裁部门未能作出裁决结果。据此,何伟于2010年5月向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被告某铝塑复合管公司江东分公司支付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近9000元,要求被告支付原告的职务开销3797元,并由被告承担案件诉讼费。

     案件审理中,针对何伟的诉讼主张,被告江东分公司辩称:原告和被告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劳动关系。原告和案外人浙江衢州某新型管件公司(下称衢州管件公司)签订过劳动合同。被告与衢州管件公司之间是合作关系。该公司派遣原告到被告公司从事业务工作,原告的基本工资为650元,另加销售提成,平均工资为 1500元。大部分时间,被告代衢州管件公司向原告发放工资。2008年7月26日,原告自动离职,希望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真是奇怪了,我怎么突然变成浙江衢州管件公司的员工了呢?”听了被告方发表的抗辩理由,何伟当庭指责被告公司“搞名堂”。面对指责,被告方却不慌不忙地向法庭出示了证据,即原告与衢州管件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代为保管劳动合同的委托书。法官发现,在这两份打印的合同及委托书上,除在未端下划线处有何伟本人的签名外,其余应填写内容均非何伟所写。面对法官的质疑,被告承认合同上除原告签名外,其余字迹非原告所写。

     针对这两份证据,原告何伟则指出:被告当初为应对劳动合同法的的实施及检查,要求原告补签劳动合同,当时被告只允许原告在空白的劳动合同及委托书上签名,不签则不留用。原告今天才发现,原来被告当初就为将来在合同上搞鬼埋下了伏笔。

     针对法官的质疑和原告的拒绝认同,被告又提供其与衢州管件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五份,主要内容为;衢州管件公司将派驻相关工作人员到被告处开展业务,派遣人员的待遇工资等问题,均由衢州管件公司自行解决,与被告无关。对此,原告何伟同样予以否认,并直指被告在法庭上提供伪证。

     主审法官通过对被告提供证据的审查,最终识破了被告的做假伎俩,认定以上证据系被告为规避劳动法律责任而制作,其行为可视为“恶劣”。至此,被告方自知理亏,不再坚持原来的观点。

     法庭同时查明,被告公司领有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为销售本公司生产的自产产品。法庭还发现,在该院2009年曾经审理的另一起由本案被告为被告的劳动争议案件证据材料中,被告曾在公司人员联系表上做盖章确认,其中就有本案原告的姓名。这些事实均能证明原告就是被告公司的员工。

     庭审休庭前,法官向被告释明了利害关系。

     法院作出公正判决还劳动者以公道

     今年8月26日,鼓楼区法院对该起案件作出一审宣判,法院认为,原告、被告间的劳动关系成立。被告无故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的正当性,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被告违法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应支付原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8000元(2000元×4)。对于原告2008年7月15日至26日的工资 632.2元以及职务报销款3797元,被告亦应支付。原告的诉讼请求成立,法院予以支持并作出判决:被告某铝塑复合管有限公司南京江东分公司一次性支付原告何伟工资632.2元、经济补偿金8000元以及职务报销费3797元。

     一审宣判后,被告公司表示愿意履行法院判决。

     为逃避与员工发生劳动争议时需要承担的责任,一些用工单位可谓是机关算尽。然而,不管他们设计出何种花样,最终还是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南京鼓楼区法院审结的这起劳动争议纠纷案即是如此。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动法同时规定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一些用工单位知道,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行,被劳动执法部门查出来非同小事,而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于是将空白劳动合同放到劳动者面前,利用自己的用工优势地位强迫劳动者签名的事,就出现了。从各地审理的劳动纠纷案件看,这种情形还不是偶然出现。

     从这起案件审理结果看,职工最终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但此案也提醒劳动者注意,签订劳动合同是一件极为认真、严肃的事,在不能确定全部劳动合同内容的情况下,职工不要轻易签上自己的名字,否则就可能会为此承担极大的利益风险,增加维权难度。毕竟,利益受损之后再去维权,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可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
未经 硕博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