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文理并重、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72个本科招生专业,2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型硕士点。 
中南民族大学坚持育引并举,着力构建一流高效师资队伍,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优秀师资。为汇聚高水平青年人才力量,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校全面完善博士后培养保障机制,推进青年人才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识才、育才、荐才、成才”于一体的青年人才培育模式,实现了博士后招收规模和待遇保障的双倍增。 
2025年学校计划面向海内外招收专职博士后28名。 
一、招收计划 
二、岗位类型与支持政策 
 
| 
 岗位类型  | 
 博士后A岗  | 
 博士后B岗  |  
| 
 基本条件  |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民族观。 
2.品学兼优,治学严谨,恪守高校教师师德行为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身心健康。 
3.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4.专业理论基础、科研实践经历与流动站开展的研究方向相近或一致,符合博士后招收具体岗位的学术水平要求。 
5.符合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招收岗位规定的其他进站条件。  |  
| 
 聘岗要求  | 
 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或“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已取得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近三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主刊及其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学校A2类及以上论文);或在人文社科各学科权威期刊或相当级别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学校B1类及以上论文);或主持国家级或相当级别科研项目1项(学校C类及以上论文)。  | 
 博士毕业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和科研创新潜力。  |  
| 
 薪酬待遇  | 
 年薪不低于25万元。  | 
 年薪不低于20万元。  |  
| 
 生活保障  | 
 享受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在校内住房、医疗服务、户口迁移、档案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同等福利待遇,按政策缴纳住房公积金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  
| 
 发展支持  | 
 进站后可申请学校博士后科研创新基金;博士后一级学科所在学院或合作导师结合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和获批项目情况额外给予支持保障和学术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支持和指导博士后申报国家和湖北省各类项目。  |  
| 
 奖励机制  | 
 出站考核达到良好及以上等次,学校发放一次性绩效奖励,其中“优秀”等次奖励10万元“良好”等次奖励5万元。  |  
| 
 职业通道  | 
 出站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者,符合年度教师岗位公开招聘条件,可申请学校教师岗位;出站考核达到“优秀”等次者,应聘学校教师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   
三、申请程序与有关说明 
01、申请人填写《中南民族大学专职博士后申请表》,连同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明、学术及科研成果支撑材料、专家推荐信等附件材料(详见申请表中说明),扫描成一个PDF文件(文件大小不超过50M),以“博士后申请人+本人姓名+意向合作导师姓名”命名,发送至招收单位联系人邮箱中,申请材料不全者将不予受理。 
02、招收单位对照博士后招收岗位条件进行资格审核和政治审查,通过者参加流动站统一组织的进站考核。 
03、学校研究确定招收意见和岗位,报省博管办审批,批准后办理进站手续。 
04、申报时未提交博士学位证书的入选者,来校办理进站手续时需查验其学位证书。如未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将取消入选资格。 
05、进站后须全职在中南民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86-27-67842183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86-27-67840826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