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成立于2013年1月,是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1978 年)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汇聚人才队伍、构筑学术高地,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环境学院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了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能源与环境催化、环境/灾害风险综合评价与安全协同防控、城市污水再生与储存、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环境生态与湿地保育、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生态系统生态与土壤生物学共8个特色研究方向。学院拥有东北水污染低碳治理与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等11个国家与省部级科研平台,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四个面向”使命定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于2007年获批建立,流动站始终以“理性思维、卓越素质、创新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生态与环境学科交叉、理工科协同发展”的特色模式,建设成效显著。流动站于202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22被评为校内优秀博士后流动站。
为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院发展,诚邀海内外英才加盟,需求具体如下:
一、岗位设置
学科团队 |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人数 |
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 |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土壤污染修复与持续利用 |
周丹丹 |
1 |
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 |
减污降碳、二氧化碳固定、氢能源利用 |
罗一豪 |
1 |
城市污水再生与储存 |
流致声振动 |
范伟 |
1 |
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 |
新污染物环境行为、效应及风险评估 |
曲蛟 |
1 |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 |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 |
冯江 |
1 |
湿地科学 |
生态系统与环境变迁 |
于子成 |
1 |
环境生态与湿地保育 |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与环境变化 |
于晓菲 |
2 |
环境生态与湿地保育 |
环境微生物 |
吴丽 |
1 |
生态系统生态与土壤生物学 |
土壤生态学 |
吴东辉 |
2 |
二、应聘条件
1.身心健康,学风严谨,热爱科学研究,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富有创新精神,善于团队协作。
2.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异,在本学科领域内发表过系列研究成果;能胜任本学科的科研工作,服从学院的工作安排。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截至报名之日),具有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或应届博士毕业生(2025年1月31日前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所属二级学科与招聘专业一致或相关;本校博士研究生不能申报相同一级学科流动站。
4.须全职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非本校在岗教职工。
三、薪酬待遇
1.薪酬不少于18万元/年(税前),按月发放,发放两年。
2.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3.资助期内,享受子女入学、入托政策。
4.资助期内,可申请吉林省博士后公寓、享受学校健康体检待遇。
5.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C档)、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可申报吉林省博士后研究人员择优资助项目、成果转化落地项目等。
四、应聘流程
1.应聘者登录 东北师范大学人才招聘网报名,实名注册并提交应聘材料:本人简历,学历学位证书,各学习阶段成绩单,主持或参加的项目、发表论文等研究成果及其他相关佐证材料的扫描件。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6月12日。
2.学院成立审核小组对应聘者资格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参加面试考核,同时查验应聘材料原件,合格者参加身体检查,考核结果报学校审议,审议通过后公示招聘结果。公示期满无异议者,办理进站手续。
五、联系方式
于冬晨(环境学院)
电 话:0431-89165610
刘 洁(人事处)
电 话:0431-85099173
人事处
环境学院
2024年5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