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简介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56年。是黄委所属流域勘察设计研究单位,是集工程咨询、科学研究、流域和区域规划、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及投资运营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勘察设计研究单位,业务范围涵盖水利水电、市政、交通、建筑、环境、输变电、生态水利、新能源等众多业务领域,市场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持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工程咨询单位综合甲级资信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等十余项高等级资质证书。是全国近三万家勘察设计企业中仅有的七家持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三综甲资质单位之一。 
黄河设计院先后完成了以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为代表的上百项黄河干支流治理开发的综合和专项规划,承担了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勘察设计,项目遍布国内以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工程总承包、工程建设监理、水利信息化以及交通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新能源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输变电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等业务领域取得显著业绩。 
黄河设计在工程实践中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现有在职职工近18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46人,其中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6人,河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授级高工214人,高级工程师598人,各类注册工程师1400余人次。 
黄河设计在泥沙设计及工程应用、水沙调控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土石坝勘察设计、高边坡加固及处理、金属结构与启闭机设计、复杂岩土地基处理、堤防隐患探测等领域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四优奖”等3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四优奖”等近200项,主编和参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40余项,拥有国家授权专利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0余项,在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领域具有卓越的技术能力与设计水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黄河治理保护由此进入新时代,为治黄工作者干事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黄河设计院热忱欢迎各位博士加盟,一起扛起“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治理保护事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 
二、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岗位 
黄河设计院2020年博士后招聘计划表 
 
| 
 序号  | 
 博士后科研项目  | 
 拟招专业  |  
| 
 1  |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泥沙问题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2  | 
 古贤、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方式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及水资源学  |  
| 
 3  | 
 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演变与治理对策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4  |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防洪关键问题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及水资源学  |  
| 
 5  | 
 黄河干支流水沙动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及水资源学  |  
| 
 6  | 
 基于高速计算的水库三维水沙模拟关键技术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7  | 
 黄河宁蒙河段冰水动力学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及水资源学  |  
| 
 8  | 
 黄河典型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 
 水文及水资源学  |  
| 
 9  | 
 多沙河流水沙灾害及应急对策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10  | 
 多沙河流水库清淤扩容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11  | 
 生态治理模式下黄河下游排洪输沙通道构建研究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12  | 
 黄河下游滩区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及生态廊道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  |  
| 
 13  | 
 河套灌区土壤改良及高质量发展(灌区土壤盐碱化、溶质运移、面源污染防治等)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  |  
| 
 14  | 
 基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BIM信息管理平台研发  | 
 环境工程(水环境治理方向)、地理信息系统  |  
| 
 15  |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 
 生态学  |  
| 
 16  |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工程生物入侵研究  | 
 生态学  |  
| 
 17  | 
 高强度工程施工资源配置优化及仿真方法关键技术研究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方向)  |  
| 
 18  | 
 施工过程控制及安全管理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  | 
 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  |  
| 
 19  | 
 城市群空间大数据多维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 
 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学  |  
| 
 20  | 
 复杂条件下水力过渡过程计算仿真及水锤防护措施研究  | 
 水利水电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21  | 
 多沙河流水工金属结构磨蚀机理及抗磨措施研究  | 
 流体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  
| 
 22  | 
 复杂地基基础超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研究  | 
 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23  |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超大上坝强度施工组织方案关键技术研究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方向)  |  
| 
 24  | 
 超大体积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温控措施关键技术研究  | 
 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25  | 
 高含沙水体水沙荷载的作用机理与空间分布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26  | 
 TBM破岩效率机理及掘进参数智能控制研究  | 
 岩土工程、机械工程  |  
| 
 27  | 
 沿黄城市水生态重构与人居环境协同性关键技术研究  | 
 城市规划、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文学及水资源  |  
| 
 28  | 
 建筑生态艺术类型应用与研究  | 
 艺术学、建筑学、风景园林规划  |  
| 
 29  | 
 城镇水土空间资源配置与产业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 
 城市规划、建筑学、土地资源管理  |  
| 
 30  | 
 基于城乡居住环境的生态评估系统研究  | 
 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生态学  |  
| 
 31  | 
 人居环境提升生态补偿机制管理平台及绩效研究  | 
 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生态学  |  
| 
 32  | 
 后建筑时代城市全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 
 风景园林规划、建筑学、生态学  |  
| 
 33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  | 
 技术经济与管理、产业经济学  |  
| 
 34  |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综合技术及新材料应用研究  | 
 结构工程、材料学  |  
| 
 35  | 
 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平台研究  | 
 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  |  
| 
 36  | 
 新型保水与超疏水双效材料研发(混凝土超疏水、保湿自养护、高抗裂等功能外加剂的制备、性能研究与工程应用)  | 
 材料科学与工程(混凝土外加剂方面)  |  
| 
 37  | 
 水利生态环境新材料研发(水泥基复合与改性研究、水生态环境新材料研究、工业废渣和水环境废渣再生与综合利用研究)  | 
 材料学(建筑材料)、水工结构工程(建筑材料)等  |  
| 
 38  | 
 大地电磁法探测深埋长隧洞不良地质体(断层破碎带、岩溶等)关键技术研究  | 
 地球物理学  |  
| 
 39  | 
 TBM隧洞超前地质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地震波法)  | 
 地球物理学  |  
| 
 40  | 
 TBM隧洞超前地质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聚焦电流法)  | 
 地球物理学  |  
| 
 41  |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  |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 
 42  | 
 激光点云与倾斜摄影模型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 
 43  | 
 河道生态环境遥感定量评估技术研究  | 
 遥感、生态学  |  
| 
 44  | 
 基于GIS的灌区工程三维安全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 
 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工程  |  
| 
 45  | 
 水利工程建设期智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 
 智慧水利、地理信息系统  |  
| 
 46  | 
 以大型车辆为主的交通流特征及智慧管理研究  | 
 交通工程  |  
| 
 47  | 
 UHPC高强钢材、FRP等新材料在桥梁结构中的研究  | 
 桥梁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 
 48  | 
 混凝土坝抗震分析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侧重动力接触、动力损伤等)  | 
 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 
 49  | 
 高土石坝抗震分析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侧重动力本构、动力接触及永久变形等)  | 
 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 
 50  | 
 超大体积混凝土坝温控数值仿真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  | 
 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51  | 
 地下空间结构地震破坏机理及抗震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  |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三、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条件 
1、应届博士毕业生,年龄35周岁以内; 
2、有良好的科研报告撰写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3、特别优秀的可放宽限制条件。 
四、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 
1、综合年薪25万元—35万元; 
2、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 
3、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 
4、提供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5、出站后直接认定高级工程师。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付健 
电话:0371-6602354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相关招聘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智汇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