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是目前我国唯一以农业生物技术前沿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重点开展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植物功能基因组与抗逆分子生物学、特殊微生物资源与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酶工程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六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生物所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研究员34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39人。
因科研工作需要,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计划
|
合作导师 |
拟招人数 |
一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研究内容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
林浩 |
1-2 |
生物学 |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
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及功能解析 |
林浩010-82105492
linhao@caas.cn |
|
徐玉泉 |
2 |
生物学 |
微生物合成生物学 |
农用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 |
徐玉泉010-82105498xuyuquan@caas.cn |
|
牛丽芳 |
1 |
生物学 |
植物分子遗传学 |
植物重要性状基因功能解析 |
牛丽芳010-82105493
niulifang@caas.cn |
|
程红梅 |
2 |
生物学 |
棉花基因工程 |
抗病抗逆转基因棉花新品系培育 |
程红梅010-82106125
chenghongmei@caas.cn |
|
张志芳 |
1 |
生物学 |
基因工程疫苗 |
病毒空衣壳疫苗研发 |
李轶女010-82105495
liyinv@caas.cn |
|
黄荣峰 |
2 |
生物学 |
植物耐逆性的分子调控 |
植物耐逆相关因子的鉴定及其遗传调控网络 |
黄荣峰010-82106143
rfhuang@caas.cn |
|
张芃芃 |
1 |
生物学 |
蓝藻功能基因组 |
蓝藻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 |
张芃芃13220174619
zhangpengpeng@caas.cn |
|
李玉斌 |
2 |
生物学 |
分子遗传学 |
玉米功能基因组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鉴定 |
李玉斌13241023583
liyubin@caas.cn |
|
裴新梧 |
1 |
作物学 |
植物基因工程 |
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
裴新梧010-82106119peixinwu@caas.cn |
|
郎志宏 |
1 |
生物学 |
玉米功能基因组学 |
玉米内源抗虫机制研究和抗虫基因克隆 |
郎志宏010-82109857
langzhihong@caas.cn |
|
陈茹梅 |
1 |
生物学 |
植物营养 |
玉米根构型与氮磷养分高效分子机理 |
赵志华010-82106149
gaosiyuanyuan@sina.com |
|
陈茹梅 |
1 |
生物学 |
发育生物学 |
玉米籽粒发育与调控 |
赵志华010-82106149
gaosiyuanyuan@sina.com |
|
谷晓峰 |
2 |
生物学 |
表观遗传调控植物发育 |
研究表观遗传调控水稻等植物的花期、叶片和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 |
谷晓峰010-82106132
guxiaofeng@caas.cn |
|
王海洋 |
2 |
生物学 |
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株型改良 |
拟南芥和玉米避荫综合症及耐密理想株型遗传调控网络解析 |
王海洋15901168361
wanghaiyang@caas.cn |
|
王志兴 |
1 |
生物学 |
生物安全 |
新性状转基因植物研究 |
王志兴13910522450
wangzhixing@caas.cn |
|
郭三堆 |
1 |
生物学 |
棉花分子生物学 |
棉花分子育种技术研究 |
郭三堆010-82106140
guosandui@caas.cn |
|
金芜军 |
3 |
生物学 |
转基因生物安全 |
利用现代组学方法,解析转基因生物、新育种技术作物分子特征,建立特异性、标准化检测方法,研制标准物质 |
金芜军13911017863
jinwujun@caas.cn |
|
赵军 |
2 |
生物学 |
玉米抗旱分子生物学 |
1、玉米抗旱突变体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2、玉米生殖生长期旱应答基因网络解析和抗旱基因挖掘 |
赵军010-82106139
zhaojun01@caas.cn |
|
张春义 |
2 |
生物学 |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植物微量营养素代谢及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解析植物叶酸代谢途径和调控以及对种子中氮代谢的扰动机制 |
姜凌010-82106138
jiangling@caas.cn |
二、招收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
3.在职人员申请博士后必须全脱产;
4.在我院获得博士学位人员不得在我院同一个一级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业绩条件
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CPCI-S、SSCI或CSSC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1篇或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篇。
三、招收程序
(一)个人申请
申请人提交网上申请及下列申请材料:
1.《博士后进站申请表》(从中国博士后网“博士后人员进站出站”中“办事者”栏目进行注册,网上申请登记完成后打印的表格,右下角带校验码),一式2份;
3.两封专家推荐信(其中必须含本人博士导师的推荐信,在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区”下载),一式2份;
4.《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学术部门考核意见表》(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区”下载),一式2份;
5.《博士后进站审核表》(从中国博士后网“下载区”下载),一式3份;
6.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答辩决议书复印件(加盖校级学术委员会公章或校级学位办章),一式3份;
7.体检表(县级以上医院,有“建议复查”字样的必须复查相关项),1份;
8.申请者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政审鉴定材料,1份;
9.申请者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式2份;
10.本人简历,1份;
11.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CPCI-S、SSCI或CSSCI收录学术研究论文1篇或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篇复印件,1份;
12.留学归国人员另须提交我驻外使馆教育部提供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13.辞职人员/在职全脱产人员提供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辞职证明/全脱产证明1份。
(二)答辩考核
研究所采取报告与答辩的方式,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研修计划、综合素质等进行考核,择优确定拟招收人员。
(三)上报材料
(四)办理进站手续
四、有关待遇
按照国家有关博士后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于大伟
联系电话:010-82109849
电子邮箱:yudawei@caas.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