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方向 |
专业方向介绍 |
招聘人数 |
|
1 |
高压物理与力学 |
研究吉帕到特帕压力范围内凝聚态物质的宽区(完全)物态方程;X-光与晶格及声子和电子的相互作用;高压结构相变和固-液-气-等离子体系相变及其动力学过程;高压下凝聚介质的力、热、电、声与光学性质;材料的本构响应与损伤演化规律。 |
1 |
|
2 |
高压材料科学与化学 |
研究冲击波动态高压的材料物性、结构相变、材料合成与化学反应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发展创新的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拓展材料科学在高新工程中的应用。 |
2 |
|
3 |
高压实验技术 |
研究高压产生原理和技术,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和超快过程中凝聚态物质的物理、力学特性参量的实验诊断原理和新方法,发展先进的电子学、X光诊断、激光相干诊断、光谱学和光辐射诊断系统。 |
1 |
|
4 |
计算凝聚态物理 |
结合原子、微观、介观和宏观多尺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凝聚态物质和稠密气体的理论物态方程;研究材料在动态加载过程中,压缩和拉伸阶段的塑性形变,相变和缺陷演化规律及对损伤的影响;弹塑性损伤的尺度效应;含能材料动态特性、安全性能等的理论计算与预测。 |
1 |
|
5 |
不定常流体力学 |
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中波的产生、传播及相互作用,强冲击载荷下固体介质的不定常流动现象与规律,界面不稳定性的形成及湍流混合,多介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 |
1 |
|
6 |
爆轰物理 |
研究冲击、爆炸及其他物理过程强动载荷作用下的流体动力学问题,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电磁驱动内爆等离子体动力学问题。 |
1 |
|
7 |
磁流体力学 |
研究脉冲强磁场驱动下稠密介质(含固体套筒和等离子体)的内爆动力学过程, 内爆等离子体初始特性, 磁场驱动飞片及准等熵压缩技术,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的产生与发展,X光辐射与内爆过程的关系,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 |
1 |
|
8 |
爆轰和爆炸动力学 |
研究爆轰波传播和驱动问题,相关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爆炸物质的起爆机理、起爆技术和安全性问题,爆轰反应的建立、增长和传播,爆轰波结构和爆轰波相互作用等;研究炸药性能、爆轰行为和爆炸动力学原理在军用或民用爆轰装置设计技术中的应用等。 |
2 |
|
9 |
冲击动力学 |
研究工程动力学的理论、实验和应用技术,包括爆轰波和冲击波引发、传播和驱动基础研究;冲击加载和实验技术;材料和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响应、本构关系和力学行为;电磁能作用下高能量密度动力学、电磁内爆及Z箍缩理论与实验和电磁发射技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效应研究等。 |
1 |
|
10 |
强电磁作用下的连续介质力学 |
研究利用电能驱动高速弹丸的电磁发射技术;研究利用脉冲功率装置实现材料的等熵压缩及高速发射技术;研究脉冲功率加载下固体和等离子体柱壳的内聚运动及其力学和辐射效应。 |
1 |
|
11 |
激光的热
和力学效应 |
研究激光束对材料和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热和力学效应,涉及激光、物理、力学、结构力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前沿问题,包括激光驱动、激光加热的试验技术和计算方法研究。 |
1 |
|
12 |
强流带电粒子束物理及技术 |
探索研究强流带电粒子束传输和聚焦及诊断技术束靶相互作用,开展强流电子束物理数值模拟计算及实验研究工作。 |
2 |
|
13 |
加速器物理及技术 |
探索研究新型强流电子束产生和加速技术,开展强流电子束二极管理物理、新型强流束加速腔设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
1 |
|
14 |
高功率脉冲形成与传输技术 |
高电压大电流开关技术及其相关物理问题;高功率脉冲形成和传输器件的结构设计技术和模拟分析技术;新型的脉冲形成和传输的技术途径;磁绝缘传输的物理机制以及脉冲参数、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对磁绝缘特性的影响;紧凑脉冲功率源技术;TW级电流脉冲的汇聚和耦合技术;脉冲高电压、大电流测试技术。 |
1 |
|
15 |
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及实验技术 |
Z箍缩内爆物理和实验技术;X光及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
1 |
|
16 |
辐射成像科学与技术 |
研究光子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包括微纳光学材料研究、干涉与衍射测量、高速成像、无损检测、太赫兹光谱与成像、光谱记录、光电传感器等的理论、技术及应用。
|
1 |
|
17 |
光电子学 |
研究电磁兼容问题、瞬态光学现象以及强场中的光电效应;发展新型超快过程检测和强电磁脉冲检测技术;探索实现完全光电隔离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新方法;发展光电对抗技术;研究高速信息传输系统设计问题。 |
1 |
|
18 |
激光及其应用 |
研究新型激光泵浦技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辐照下材料的损伤机理;抗激光加固及对抗技术;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及其应用。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