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中检院招收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相关情况一览表 |
| 序号 |
拟招收博士后研究课题 |
课题概况 |
中检院导师姓名 |
专业方向 |
导师职称 |
拟招收博士后所学专业 |
招收人数 |
学术背景及相关科研经验 |
| 1 |
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在疫苗评价中的应用 |
本课题拟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我国国家标准医学菌种的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对疫苗菌毒种全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分析,为疫苗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王军志 |
微生物与免疫学 |
研究员 |
微生物与生物药学、分子生物学 |
2 |
1.获得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专业的博士学位;2. 具有良好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过(已接受)相关研究文章。 |
| 2 |
评价艾滋病疫苗有效性的新方法研究 |
前期建立了评价艾滋病疫苗的细胞免疫以及中和抗体的检测方法,但最近发现其他一些指标可能与艾滋病疫苗保护效果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因此,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建立新的检测方法,检测与疫苗保护效果更具相关性的指标,如T细胞杀伤病毒能力、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V3区结合抗体等,并用新方法检测HIV感染者样品,分析其与其他病毒学和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 |
王佑春 |
病毒学与免疫学 |
研究员 |
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 |
1 |
1.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2.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
| 3 |
非遗传毒性药物致癌性评价生物标志物研究 |
利用毒理基因组学等方法,开展短期致癌性体外评价技术研究,探讨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致癌的分子机制,筛选能用于临床前非遗传毒性药物致癌性评价的敏感生物标志物,构建用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检测的基因芯片,用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早期致癌性评价。 |
李波 |
药物毒性评价 |
研究员 |
毒理学、药理学 |
1 |
1.获得毒理学或药理学的博士学位;2.熟悉药物毒理、卫生毒理学或药理学,若具有遗传毒性研究的经验可优先考虑。 |
| 4 |
利用计算化学方法预测药物的特性 |
对药物ADMETox的预测是现代药物分析的热点。本课题拟利用计算化学中的量子力学算法、QSPR/QSAR算法等,分析药物/杂质分子的三维立体构象结构,预测药物的化学/生物学特性,解决目前对化学药物ADMETox特性的评价问题。 |
胡昌勤 |
药物分析 |
研究员 |
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 |
1 |
1.获得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的博士学位;2.希望研究人员具有QSPR/QSAR研究背景或从事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 5 |
中药质量安全检测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
1.通过中药物质基础及相关活性或毒性研究,探讨具有活性的化学成分(或组分)或具有毒性的化学成分,以此成分(或组分)为基础,探索建立中药新的检测方法,制定安全控制标准。2.以中药中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标准制订为核心,探索适用于中药的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模式。 |
马双成 |
中药学 |
研究员 |
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分析)、中药药理学等相关专业 |
1 |
1.获得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分析)、中药药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中药化学(天然药化)、药物分析((中药分析)、或药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相关专业科研或工作经历,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设计和开展试验。 |
| 6 |
新型检测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合成研究 |
有机硝酸酯是一类具有预防、治疗心绞痛的代表性药物,该类药物进入人体内经一系列的代谢过程,最终转化为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 一氧化氮 (NO)。本研究拟设计、合成一类以二氢吡啶为开关单元的智能型荧光分子探针,能够在溶液中识别药物所释放的一氧化氮,并选择性地与之作用,其作用产物在溶液中具有很强的荧光。利用荧光光度计可便捷、灵敏地测定其荧光强度从而得出药物中硝酸酯的有效含量。建立用于检测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有机硝酸酯的荧光分析方法。 |
何兰 |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 |
研究员 |
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 |
1 |
1.获得有机化学或药物化学或分析化学或药物分析的博士学位。 |
| 7 |
疫苗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 |
目前国外疫苗预测和评价研究已向基因组学方向发展。为阐明疫苗免疫后诱导的国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机制,需通过联合不同组学技术进行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本课题组前期已采集不同种类疫苗免疫后的细胞和血清样本,应用芯片等技术初步探讨疫苗的应答特点。本课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拟确定对疫苗调控中的机制进行探讨,分析疫苗应答机制中基因组、蛋白组和调控RNA等的关联,为设计和评价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
梁争论 |
免疫学 |
研究员 |
免疫学、病毒学 |
1 |
1.获得免疫学、病毒学或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博士学位;2.应具有良好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以及病毒基因组获蛋白组等组学研究经历;4.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 |
| 8 |
免疫遗传标记基因与疫苗评价研究 |
免疫标记基因作为重要的免疫指标,不仅反映免疫性能,也应用于疫苗评价。应用小鼠H-2基因,在乙肝疫苗评价中发现不同小鼠H-2基因型其免疫应答也不同,在疫苗评价中必须检测H-2基因型。通过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及Th1细胞和Th2细胞的表达程度,可以选择合适的疫苗评价模型,为生物制品检定和评价的标准化支撑。 |
岳秉飞 |
免疫学 |
研究员 |
免疫学、动物学 |
1 |
1.获得免疫学、动物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2.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动物实验技术。 |
| 9 |
药物诱导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
心肌梗塞、心跳骤停及心力衰竭等是药物长期服用诱发的主要心脏毒性,本课题拟采用离体人干细胞模型和在体非人类灵长动物实验,从心肌的代谢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来探讨药物诱导心脏毒的机制并探索早期预测的新型生物标记物。 |
汪巨峰 |
心脏毒理学 |
研究员 |
毒理学和药理学 |
1 |
1.取得药理学、毒理学博士学位;2.有心脏毒性研究经验 |
| 10 |
帕金森病的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 |
以新型具有神经系统趋向性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携带α-Synuclein单抗scFv段和分子伴侣的融合基因,拟通过促进突变型α-Synuclein的有效折叠,并于A53T神经细胞及相关动物模型开展对帕金森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评价研究。 |
高光坪 |
微生物和免疫学 |
外籍客座研究员 |
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
1 |
1.获得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专业的博士学位;2.应具有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研究基础。 |
| 11 |
纳米医用生物材料分子生物学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
纳米材料器械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根本不足以说明产品的生物安全性,目前也没形成公认的纳米生物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纳米材料和微米材料在细胞分子水平影响的差异;纳米材料对细胞毒性的分子机理;纳米材料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以及对细胞连接蛋白含量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周来生 |
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 |
外籍客座研究员 |
毒理学、分子生物学 |
1 |
1.获得毒理学或分子生物学或生物材料专业的博士学位;2.熟练掌握毒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研究的工作经验;3.或熟练掌握生物材料生物相容评价的研究工作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