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课题或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
1 |
槽型轨、槽型轨道岔及其配套扣件系统研究 |
(1)研究槽型轨结构设计、配套扣件及其道床形式;
(2)研究槽型轨道岔、配套扣件、轨枕等系列产品。 |
|
2 |
综合交通网规划理论方法研究 |
(1)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2)研究综合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
(3)研究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理论体系;
(4)研究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
(5)研究综合交通网布局评价指标体系。 |
|
3 |
OpenGL 核心新技术在工程设计图形平台上的应用 |
(1)使用opengl核心新技术和多线程机制,建立二、三维图形渲染引擎框架。引擎应对顶点数据、纹理、3ds模型、缓冲区对象、着色器、变换矩阵等进行有效的管理;
(2)着色器建模;
(3)矢量数据的组织、异步显示机制的建立;
(4)高精度DEMDOM数据的组织、高效显示;
(5)图形对象拾取、夹点拖拽等交互设计技术。 |
|
4 |
服务于协同设计的网络服务通讯架构研究 |
(1)建立一个服务于协同设计的“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三层网络服务通讯架构;
(2)负载均衡、序列化、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研究;
(3)服务器端热数据调度技术的应用研究;
(4)服务器端的管理和应用软件研究;
(5)服务于协同设计的数据库、服务器集群、网络等软硬件部署方案的研究。 |
|
5 |
基于北斗卫星的铁路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研究 |
(1)研究采用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功能用于连续采集变形监测传感器数据的可行性;
(2)研究开发与北斗卫星兼容的变形监测传感器件;
(3)研究开发基于北斗卫星的铁路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
|
6 |
隧道通风响应时间对安全疏散的影响及列车中部火灾对应策略研究 |
(1)隧道火灾通风时间对乘客疏散及消防的影响研究。
烟气的流动特性研究;乘客疏散路线及疏散时间的研究;消防对通风气流组织的影响分析研究;火灾烟气下沉状况与火灾温度特性曲线与疏散时间的关系分析;提出火灾工况通风时间临界值。
(2)自然通风作用下,烟气的流动特性研究。
研究不进行机械通风时,烟气的流动特性。
(3)列车中部火灾工况下,防排烟策略及疏散模式研究。
列车中部火灾时,人群疏散方案研究。方案一,疏散人群越过火灾断面;方案二,疏散人群采取就近疏散的原则;不同疏散方案疏散时间与烟气下沉时间的对比分析;提出列车中部火灾对应策略及设计建议。 |
|
7 |
高速铁路供变电系统服役性能研究 |
(1)系统中征兆的相关性、耦合性和传播特性的分析;
(2)多输入不确信性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3)基于免疫机理的健康诊断与预警机制建立;
(4)接触网检测数据挖掘及智能诊断技术研究。 |
|
8 |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及路基状态评估与检测技术研究 |
(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路基病害种类划分、病害特征及影响评估;
(2)检测方法精度、效率适用性分析;
(3)结合无砟轨道结构相关检测方法数值计算,提取方法参数;
(4)相关设备研制及现场试验;
(5)检测方法精度及效率评价,提出有效检测技术。 |
|
9 |
触探土力学原理及触探应用技术研究 |
(1)深层触探测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2)深层触探机理理论分析研究;
(3)触探深度影响效应研究;
(4)深层触探应用技术和相关标准研究。 |
|
10 |
天然源微震及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
(1)天然源微动信号频谱分析;
(2)微动信号瑞雷波频散曲线提取方法研究;
(3)视S速度转换及软件开发;
(4)观测装置等试验及生产应用研究。 |
|
11 |
岩土钻掘关键技术研究及轻便高效多能勘探设备研发 |
(1)新型勘探设备钻掘机理研究;
(2)新型钻探设备研发;
(3)新型钻探工艺研发。 |
|
12 |
高速铁路工程结构及环境沉降监测、评价及预警技术研究 |
(1)高速铁路工程结构变形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的构建与研发;
(2)开展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趋势定量化预测及分区方法研究;
(3)建立高速铁路工程结构及环境沉降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与灾害评估预警模型。 |
|
13 |
铁路综合智能选线系统研究与开发 |
(1)空间数据的高效组织管理;
(2)建立综合智能选线环境;
(3)铁路线路空间线位优化模型的构建理论与方法;
(4)三维地理环境中最优线位的智能搜索;
(5)智能选线系统与线路设计软件RDS的数据交换接口。 |
|
14 |
高速铁路高效声屏障技术研究 |
(1)高速铁路直立式高效声屏障结构形式及降噪机理研究;
(2)封闭式框架结构、干涉式等声屏障降噪效果模拟分析、论证;
(3)直立式高效、封闭式框架结构、干涉式等声屏障材料研究;
(4)直立式高效、封闭式框架结构、干涉式等声屏障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