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高校教师招聘 >
正文 |
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教师招聘需求计划 |
2011年11月21日 硕博招聘网 |
|
|
|
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度教师需求计划
学院 |
需求学科 |
研究方向 |
需求数量 |
条件要求 |
机械学院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3 |
博士研究生 |
机械电子工程 |
2 |
博士研究生 |
3 |
博士研究生 |
2 |
博士研究生 |
焊接技术 |
2 |
博士研究生 |
电气学院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 |
2 |
博士研究生 |
2 |
博士研究生 |
系统工程 |
2 |
博士研究生 |
2 |
博士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1 |
博士研究生 |
2 |
博士研究生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 |
博士研究生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 |
2 |
博士研究生 |
2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媒体艺术类相关专业) |
软件理论与知识工程 |
2 |
博士研究生 |
化环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1 |
博士研究生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1 |
博士研究生 |
植物纤维资源化学 |
2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物理化学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生工学院 |
轻工技术与工程 |
发酵工程 |
5 |
博士研究生 |
微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 |
4 |
博士研究生 |
食品科学 |
2 |
博士研究生 |
药剂学 |
2 |
博士研究生 |
土建学院 |
土木工程 |
结构工程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建筑学 |
1 |
博士研究生 |
2 |
硕士研究生 |
力学 |
1 |
博士研究生 |
艺术设计学院 |
美术与设计学 |
工业设计 |
3 |
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本硕均为“211”高校或全国八大美院相关专业) |
2 |
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本硕均为“211”高校或全国八大美院相关专业) |
2 |
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本硕均为“211”高校或全国八大美院相关专业)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本硕均为“211”高校或全国八大美院相关专业) |
3 |
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2 |
博士研究生 |
行政管理 |
1 |
博士研究生 |
经政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网络政治/网络舆情 |
1 |
博士研究生 |
2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能源经济 |
1 |
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历为能源工程及相关专业),有节能或能源计量研究方向或工作背景优先 |
1 |
博士研究生 |
2 |
博士研究生或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硕士研究生 |
博士研究生 |
外语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 |
对外汉语 |
1-2人 |
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本硕均为“211”高校毕业) |
4-5人 |
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本硕均为“211”高校毕业) |
理学院 |
数学 |
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 |
1 |
博士研究生 |
电子信息科学/光信息 |
2 |
博士研究生 |
体育部 |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或体育教育训练学 |
1 |
博士研究生优先 |
1 |
外省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羽毛球国家一级运动员 |
高职中心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
1 |
博士研究生 |
1 |
博士研究生 |
学工部 |
心理学 |
心理健康教育 |
1 |
硕士研究生 |
通信地址:湖北工业大学人事处 邮编:430068
联系电话:86-27-88028869, 86-27-88427935
传 真:86-27-88427935
联 系 人:汪晶晶 吕建兵 王厚华
湖北工业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工为主,文(艺)、理、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多科性大学。学校座落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主校区位于武昌南湖之滨,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设在武昌马房山,机电研究设计院设在武昌石牌岭,校园总占地面积1800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现有包括2个独立学院在内的在校生总规模达4万余人。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当年,为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武昌畜牧兽医学校、武昌农业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相继诞生。1957年,省农业厅将四校合并组建成立湖北省农业学校,1958年,在湖北省农校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成立了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1978年,湖北轻工业学院在武昌马房山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两校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2004年,学校获准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 学校按照“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应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职业与成人教育等多层次以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体育部、实验实训中心等13个教学机构和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机电研究设计院、农机工程研究院、农机测试中心、图书馆、期刊社、机械总厂、医院、后勤集团等8个科研、生产与生活服务机构。学校举办了工程技术学院、商贸学院2个独立二级学院。学校还设有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中心、全国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英•湖北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湖北省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以及湖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湖北省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湖北省轻工工程中心、湖北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土木建筑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产品质量检验基地。 学校现有4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文(艺)学、经济学、管理学等5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8个“湖北省属高校科学研究优势与特色领域”学科,其中艺术设计学科是湖北省同类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学校现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拥有5个学科领域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领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自1993年起,学校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若干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工作,2001年通过博士学位授予权整体条件省级评估,2005年再次通过博士点立项建设省级评估,5个在建博士点获立项建设。 学校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在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达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员工500余人,专任教师101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500人,硕士生及博士生导师260人。学校还特聘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教授、熊有伦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陈惠发教授在内的校外兼职教授100余人。学校在其它重点学科和主干课程中分别设置了校内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主讲教授等特聘岗位,目前已入选136人。教师中有27人分别入选国家“111”人才工程、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42人被评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5人次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其它各类专家77人。还有近30人分别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基础,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本着“整体上水平,局部创优势”的思路,在工业生物技术、机械工程与仪器科学技术、轻化工与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艺术设计、电气与信息科学等领域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社会科学奖近120项,259项艺术设计作品获法国肖蒙国际广告节大奖、IDN金赞奖、靳埭强设计基金奖、未来设计师大奖等重要奖项。近3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转让推广的科技成果1242项;发表学术论文3284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309篇;出版教材(含国家规划教材)及学术专著261部。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优质课程11门。学校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9部教材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公开出版《湖北工业大学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国家机械类中文核心期刊)、《电气与电子工程》(合办)、《湖北农机化》等学术刊物。 学校拥有较完善的教学、体育和后勤服务设施,建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36亿元。学校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12万余册及80余万册电子载体文献资料,存储容量达12TB,中外文期刊3351种,是湖北省优秀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全国报刊索引》检索站。学校图书馆还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实现了与国家图书馆、全国高校图书馆书刊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拥有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信息平台,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依托校园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功能齐全。学校是首批(全国108所高校)进入国家教育科研网的高校之一。 学校建有2个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各类球类运动场;有标准化食堂9座,学生宿舍16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万余人,硕士生近千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弘扬50余年办学所形成的“艰苦创业,专注发展,服务地方,突出应用”的优良传统和“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克难奋进,创新求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并实施“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大类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士学位制、导师制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各种学术型社团活动、第二课堂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为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群众性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呈现出浓厚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成果丰硕,在国际、国内重要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奖项。 建校以来,学校以“博学多识、潜心学问、严谨治学、创新求实”为学风,先后为国家培养毕业生4万余名。广大毕业生工作在全国各条战线,尤以在轻工行业影响显著。如省内酿酒、塑料、造纸、机电制造(轻工机械)及工艺美术设计(平面设计)等行业(如金龙泉、安琪酵母等)的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是我校的毕业生。我校毕业生以“适用、实干”和“下得去、用得上、有后劲”为特点。学校每年的招生范围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年以来,学校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同批次高校前列,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比例多年来一直保持在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8%,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先后与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与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芬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在互派教师、培养学生以及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派出并接受留学生。学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三度获得)、“武汉市绿化红旗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湖北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美誉高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把学校办成在全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地方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
|
|
|
|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可及时删除或更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