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一代喜欢“网投”不愿登门
眼下,正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旺季,但一场专为毕业生举办的招聘会却异常冷清。
昨天上午,在浙江省人才市场,2012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浙江省(公益性)人才招聘大会举办,现场毕业生寥寥无几。毕业生不愿出门求职,网上投简历找工作已经成了毕业生的首选。
现场 大学毕业生寥寥无几
又到了毕业季,以往大学生穿上正装,带着厚厚的简历,到“人满为患”的招聘会上排 队递简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愿去“赶会”了,到招聘会上来找工作人的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应届毕业生。
昨天的招聘会上,不少招聘者一直“坐冷板凳”。“你想找什么工作?”记者在招聘摊位前稍有停顿,马上就有招聘者主动问,还有一家软件公司的招聘人员离开摊位,向路过的求职者介绍公司情况。
记者随机问了十多名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十有八九是外地到杭州找工作的,浙江省内来求职的很少。上午11点多,已经有企业收摊,提前离开了。据主办方统计, 本次招聘会100余家单位提供了各类岗位1600余个,但实际来应聘的只有1500余人次,有36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
从今年10月份开始,单杭州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就有10多场,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所占比例不少。一星期前的浙江农业人才招聘会上,这样的情况也发生过,招聘方甚至比应聘方还要着急。上周末杭州一场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同样不多,浙大传媒学院的一位辅导员,急得现场给班上每位同学打电话,催他们参加招聘会……
毕业生 第一次参加招聘会
小黄是现场为数不多的省内毕业生。她是浙江工商大学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是两年半的,还有一两个月就毕业了。我就是来转一转,看看情况。今天的企业都是要行政文员、销售人员的,没有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以简历一份也没有投出去。”据小黄讲,班级一共20多人,有几个是打算当律师的,还有在考公务员,另外就是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
小黄是边准备考公务员边找工作。“这半年我都是在网上投简历,招聘会没去过,网上已经投了几十份出去了,如‘石沉大海’,一个回复都没有。今年冬天好像特别‘冷’,可能经济形势不好,企业不招人了。”离校时间越来越近,小黄有些着急,所以决定到招聘会上看看。和小黄一样选择网投找工作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湖北长江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小向说,她也是主要在网上投简历。招聘会上找工作,需要很多时间,而且比较盲目。“网投”不仅节约成本与时间,还可以选择专业对口的岗位投,方便快捷。
公司 网上招人像“淘宝”
“确实有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更愿意‘网投’,‘网投’不管对企业还是对求职者,都是比较快捷方便的,但现场招聘目前仍是企业招聘、储备人才的主要方式。”招聘会上,浙江金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斯文杰说,现场招聘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相互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了解,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对求职者进行筛选。
“但‘网投’简历的真实性不是很高,网上看简历选人像‘淘宝’一样,相比来说,还是现场招聘较为可靠。”斯文杰说,其实对不少企业来说,招聘毕业生,最好的渠道还是校园招聘,可以根据企业的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招聘。
招聘会上,一家科技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则表示,公司邮箱接到简历筛选后,发出面试通知,10个中5个来面试就不错了,可能他们觉得位置太远懒得跑,或是时间太早起不来,而且不来也不提前通知,事后也不解释。
●专家提醒
面对面交流的过程省不得
不可否认,网络招聘确实已经成了企业招聘的主要方式之一。
日前,杭州市人才服务局曾作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上,网络招聘、熟人推荐、高级人才招聘会、猎头公司和高校招聘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五种方式,使用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6.4%、58.4%、39.3%、34.1%和26.1%。
为吸引毕业生们走出校门来到现场,武汉大学生就业市场还曾推出过“到现场填简历可抽平板电脑、U盘”等活动,效果不错,但一不搞抽奖,毕业生就少多了。此外,还有的就业机构举办的招聘会,要动用车辆去接,部分学生才肯来。
对此,浙江省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孙学锋认为,现在招聘渠道越来越多了,出国的、考公务员的毕业生也多,还有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出门找工作,对网络过于依赖,点点鼠标,翻翻网页,“网投”很省事,但是却失去了很多和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其实,毕业生如有30家用人单位谈下来,他的沟通能力、技巧肯定没问题,工作也不愁找。
同时,“网投”方便但应聘效率低,远不如来人才市场走一回,直接跟企业雇主面对面,多谈谈,多了解,不仅长了经验,也培养了胆量。
孙学锋委托时报,跟毕业生说一句:要想找到好工作,多出来走走,多看看,多交流,这个过程省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