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高层次引进人才招聘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筚路蓝缕,奋发有为,现已发展成一所培养涉外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特色大学,蜚声海内外。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首任校长是著名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94年正式更为现名。
六十余年书香翰墨、桃李芬芳,上海外国语大学已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教、经、管、法等五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
学校现有36个本科专业,其中:
语言类专业(24个):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波斯语、朝鲜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瑞典语、荷兰语、越南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语、土耳其语、汉语、对外汉语、翻译、商务英语。
非语言类专业(12个):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国际政治、教育技术学、英语教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公共关系、会计学。
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下设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下设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翻译硕士(MTI)、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
自建校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同类院校中确立并保持着卓越的学术地位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共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国际关系;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荷兰语);1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设有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语言研究院、文学研究院、中东研究所、跨文化研究中心、中亚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等数十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研究领域涉及外国语言文学、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学校目前编辑出版《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国际观察》、《中国比较文学》、《阿拉伯世界研究》、《中东与伊斯兰研究》(英文)、《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东方翻译》、《外语测试与教学》、《外语战略动态》等11种学术期刊,在学界享有盛誉。学校还拥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教社)、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等权威出版机构,发行出版的各类专业教材、学术著作影响广泛。
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层次齐备,共有教学院(系)21个:英语学院、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东方语学院、俄语系、法语系、德语系、西方语系、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新闻学院、传媒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以及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院(筹)、网络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科)、继续教育学院、海外合作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和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民办独立学院);4个直属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社会科学部、出国人员培训部、出国人员集训部。
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青年学子放眼世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砥砺成长,已先后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保持了密切的交流往来。学校分别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秘鲁天主教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合作开设了四所海外孔子学院,致力推广中国文化,沟通世界文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现有虹口与松江两座校区,总占地面积约为74.7公顷,文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学校图书馆共设两个分部,现有馆藏文献总量约90万册(其中逾半数为外文原版书籍),电子图书100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00余种,各类数据库40余个。为满足教学与研究所需,信息技术中心整合传媒资源及外语视听资料,已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数字音像教育资源库。学校拥有先进的办学设施,包括世界一流的同声传译系统,和卫星地面接收装置、闭路电视系统、无线网络系统、语言实验室等。
作为一所以多元文化见长的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外语特长,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建校六十余年来,上外学子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