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道 > 硕博招聘会 > 正文
2013年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2013年10月16日    硕博招聘网
分享到:
10月20日:2013年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引进浙江省紧缺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努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2013年10月20日,浙江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合在北京举办2013年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本次洽谈会主要面向首都高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各类创新型人才、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后、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以及各类高技能人才。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引才和引智并举的方式招聘人才,除通过办理调动录用手续外,还采取了业余兼职、项目合作、借用委派等多种方式进行。
  2013年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是我省自1998年以来,连续第16次大规模组团赴京举办的大型招才引智活动。平台承载力强、集聚效应明显、社会影响广泛,已成为我省招才引智的重要品牌之一,并深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北京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硕士、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青睐。
  此次洽谈会共组织我省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及部分事业单位等198家单位参加现场洽谈,推出高层次人才岗位3800多个、各类人才需求5500余名,省内11个地市均组团参加,规模人数远超以往。根据实施“国家四大战略举措”,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以及外籍人才招聘等需要,洽谈会分设省直和地市招聘分团共12个招聘分团,重点组织10多家科研机构,20多家海洋经济类企业、20多家外向型企业、10多家金融类企业和10多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在企业参会,推出的岗位层次普遍比较高端。其中,首次组织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参会,12家企业共推出27个高薪职位;26家企事业单位面向外籍人才推出机械制造、软件工程、自动化应用、海洋生物医药等岗位45个,共招聘外籍人才128名;4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出研究项目278个,共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425名,博士后待遇基本在15万至50万区间内浮动;省内53所高职院校,推出教学岗位2585个,计划招聘3700多名高校教师、科研人员。
  北京是我国科技教育资源最丰富、高层次人才资源最密集、科技成果产出最多的城市。经过16年的精心打造,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已不仅是一个引才的重要平台,更是一个展示浙江形象,展示我省“发展的浙江盼人才、开放的浙江重人才”的爱才之情、展示浙江优质的人才平台。而今后,这个平台也必将成为两地人才交流、提高的重要纽带。
  相关资料
  每年一度的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今年将于10月20日(本周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这是我省自1998年以来连续第16次进京举办大型招才引智活动。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造,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引才平台。向大家介绍三方面情况,一是浙江经济发展情况;二是浙江人才优先发展工作情况;三是本次洽谈会有关情况。
  一、浙江经济发展情况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民营经济最活跃、人民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一直位居各省前列,以全国近1%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7%的生产总值。浙江经济表现出的这种旺盛活力,有人称之为“浙江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必然是其比较好地发挥了比较优势的结果。那么今天在这里,我就简单地从人、环境、政策三个方面的比较优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浙江。
  (一)丰盈的民营企业家资源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缺地、缺煤、缺油、缺大宗工业原材料……可浙江又是“资源大省”,300多万浙商群体,以平均每天新增民营企业约200家的速度,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浙江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塑料王国”的美誉,3000多种塑料制品,成为全国塑料市场供求的“晴雨表”;浙江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浙江嘉善没有森林,却成为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基地。
  2012年,浙江全省市场主体数达344万户,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12万户。浙江省民营企业更是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民企总量从2004年初的26万户增长到了2012年的72万户,净增46万户,8年增长了2倍。2012年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浙江占了142席,连续14年居全国之首。万向、吉利等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均超过了1000亿元。浙商百亿军团达到105家,首次突破百位大关,比去年增加了19家之多。其中,10家500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2%,44家200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8%。
  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家资源的丰缺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繁荣与否。而浙江恰恰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较早地允许和鼓励各种类型的企业成长,从而一批批民营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相应的生长出一批批真正的企业家。正是这些企业家形成了浙江内源式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成了浙江参与区际竞争与国际竞争的最突出的比较优势。
  (二)优越的环境基础
  浙江的环境基础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区位优势。浙江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滨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既利于对外交往,又利于向内扩展。而且,紧邻上海这一全国经济金融中心,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五流”及产业扩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北南两边邻省江苏和福建均为全国经济增长领先省份,可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第二个是经济环境,特别高的经济活动效率,使浙江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全国处于高水平。1978年到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34000亿元,GDP总量由全国省区市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33万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同时,浙江也是我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全省11个地级市中有9个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占27席,慈溪、绍兴县、义乌、余姚四县跻身全国前十行列。浙江还是我国城乡居民最富裕的省份之一。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52元,分别连续12年和28年居各省区首位,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三)积极的政策支持
  1.“四大国家战略”助力浙江经济发展。近年来,四大国家战略先后“花”落浙江,使得东南沿海的这片热土多次聚集了国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更为浙江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自示范区批复成立以来,我省根据发展规划,完善沿海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项目建设。2012年,设立了10亿元海洋经济专项资金和10亿元海洋产业基金。预计到今年底,示范区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52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14.5%,占全国海洋经济的比重达13%。
  高起点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编制了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陆续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基地、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和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等,着力推动重要海岛开发、开发与保护。
  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围绕国际贸易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与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推进改革。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义乌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5.7亿元,同比增长10.2%;外贸出口更实现了逆势上扬,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6月义乌市进出口总额达到96亿美元,同比增长375.8%,其中出口总额94.3亿美元,同比增长408.2%,对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高达66.1%。
  大力推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规范民间融资体系,完善信贷支撑体系,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优化保险服务体系,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一年来,曾经多年难以治理的“地下钱庄”基本消失,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浮出水面,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的目标初步达成。据统计,2012年,温州新增各类信贷规模646.7亿元,新增直接融资规模88.59亿元,占全社会新增融资量的13%,同比上升5%。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今年5月,省委第十三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内在要求和最新实践,是破解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决定》明确提出,在今后5年力,要力争实现全省R&D经费支出额、研发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量、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等“八倍增”,力促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两提高”。
  3.浙商回归工程激发浙江经济再次腾飞。为了推动浙商回归,浙江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实施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三年规划,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建立民间投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其后各部门相继出台了细化政策,涉及土地资源、税收、人才等各个方面,其支持力度之大,令人惊叹,也有效地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据统计,2012年全省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达1300亿元,仅杭州一地就达到418.86亿元,,其中总部经济项目6个,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126个。这些项目规模大、质量好,发挥了大项目带动效应,在拉动浙江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浙江人才优先发展工作情况
  浙江是一个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地方,是一个适合创业创新的好地方,也是一个能成就梦想的地方。特别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之后,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人才转型升级,使千万劳动者的能力素质得以提升,百万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得以迸放,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环境得以实现。
  (一)人才发展投入力度加大。我省认真落实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逐步加大政府人才投入。目前,省市县已普遍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等。据统计,2011年市县两级财政人才专项经费投入超过32亿元,省级财政建立“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奖励资金,累计发放近4亿元。从2013年开始,省本级财政人才专项投入占当年省本级公共财政收入比例不低于2%,市、县(市、区)财政人才专项投入年增幅不低于当年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增幅,2015年本级财政人才专项投入达到当年本级公共财政收入的2%以上。各地还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以多种方式加大人才投入,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如浙江海邦人才基金规模达到近10亿元,已与数十个海归创业项目达成投资合作。
  (二)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举全省之力打造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和青山湖科技城,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高水平研发机构、大院大所大企业、有效集聚一流人才科技资源,推动“双城”建设国内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先行区。目前,未来科技城现已集聚博士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375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7名,省“千人计划”32名,国内外院士级人才4名,落户4家央企、4家科研院所、3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个项目得到诺贝尔奖得主的投资。进一步加强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全省已引进共建创新载体879家,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23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7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5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0个。
  (三)重大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坚持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创新团队建设,制定实施领军型创新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对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团队的,省、市、县(市、区)财政将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顶尖创新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继续推进省及各级重点创新团队建设,已完成对首批35个省级重点技术创新团队3年建设情况考核评估。启动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实施,积极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行“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2012年以来,共为77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引进高层次“海外工程师”近50名,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实施百万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保障政策,支持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自主培训、自主评价和直接认定。支持各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此外,各地结合实际需要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人才工程。近三年来,全省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0万以上,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达30万人。目前,全省拥有在浙“两院”院士32人、省特级专家70人,151人才6708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30个、企业技术创新团队100个。
  (四)人才政策机制不断创新。一是稳步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在人才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上先行先试。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适应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价制度,确立重实践、重实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倾向;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自主权;研究制定研发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完善企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三是创新科技人才向一线流动和集聚的政策。完善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留职或离岗创业的人才政策,研究制定在浙高校全日制学生休学创业的人才政策,引导人才向欠发达地区、向基层流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人才驿站”,支持各市搭建“人才栖息平台”。四是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健全以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创业创新扶持、生活居住、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政策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本次洽谈会有关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洽谈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我们共组织了198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参加,推出高层次、高技能岗位3800多个,招聘人数5500余名。与以往相比,今年洽谈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针对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特点,在严格控制数量的前提下,我们组织了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的198家用人单位参会(其中企业111家,事业单位87家,其中高职院校53家),与去年相比,增加近50家。针对我省创新驱动发展、企业主体地位的特殊需求,我们重点组织10多家科研机构,20多家海洋经济类企业、20多家外向型企业、10多家金融类企业和10多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在企业参会。我们相信,随着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四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这批参会企事业单位在浙江下一轮经济发展中将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相信他们一定会给广大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舞台。
  二是首次组织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参会。企业研究院作为一种新兴研发机构,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从“制造”走向“创造”的中坚力量。积极为我省重点研究院提供服务,不仅是深化企业人才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才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我们组织了巨化集团、富士特集团、海正药业(17.94, -0.84, -4.47%)等12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在企业参会,推出27个高薪岗位,岗位集中在化学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共需招聘100名左右高层次研发人才。我们相信这些研发人才加盟我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后,一定会大有用武之地。
  三是外籍人才需求明显。首都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外籍人才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去年,我们首次开辟了外籍人才招聘专区。今年,我们组织了杭州、宁波、湖州、绍兴、台州、金华等地26家企业推出45个岗位,共招聘人员128名外籍人才。与去年相比,外籍人才招聘岗位范围有所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去年的营销人才岗位,而是扩展到机械制造、软件工程、自动化应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更突出了专业服务特色。
  四是博士后人才需求持续增加。近年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成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集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与往年相比,本次洽谈会无论是博士后工作站推出的项目,还是引进博士后人才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今年共有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吉利控股集团、浙江大学、东方通信(6.09, -0.27, -4.25%)、新安化工、西湖电子等49家单位,推出博士后研究项目278个,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425名(去年是28家单位,推出项目190个,招聘研究人员300名)。包括自动化控制、应用化学、新能源、电子通讯、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汽车零配件等研究领域。49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提供充裕科研经费,为加盟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
  五是参会单位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今年参会单位提供的待遇普遍优于往年。除了年薪普涨以外,东方通信、建设投资集团、百合花集团等多家单位提供住房或提供较高的购房补贴,并协助解决家属工作、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博士后待遇基本上在15万至50万区间内浮动,吉利控股、巴贝集团、新和成股份等单位提供的项目科研经费均在千万元以上。其中新和成股份招收生物技术、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研发项目的相关专业人才,提供科研经费达到6000万元。良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必将为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特别提示: 针对本网发布的部分招聘信息来自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请求职者先通过招聘单位网站或电话等方式核实招聘信息后再应聘,以防虚假、诈骗招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若有侵权,虚假、诈骗招聘信息请第一时间联系2458467264@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E-mail:2458467264@qq.com(举报、删改招聘信息)
未经 硕博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