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硕博招聘网 > 初入职场 > 正文
互联网模式探索:想象创造历史
      对于成功者的模仿热情抑制了对于原创商业模式的“狂野思考”,对于IPO、盈利、套现的饥渴取代了“创造历史”的冲动。殊不知这种“梦想”气质的匮乏,正是中国无法产生“伟大”IT、互联网企业的最为致命的原因。

  一位名叫艾林-格雷夫的德国女华侨去年登上了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她作为全球第一个依靠在虚拟世界投资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而受到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

  自从2004年艾林。格雷夫以钟安社的虚拟身份加入三维互联网社区Second Life以来,她已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虚拟地产王国,她的虚拟财富达到3亿L元(Second Life虚拟货币),兑换成美元是110万美元。《Bussiness2.0》把她称为虚拟洛克菲勒。

  艾林-格雷夫又一次让我们见证了互联网时代创造的财富传奇。但更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成就她的虚拟世界——Second Life.

  这是一个由现年28岁的年轻企业家Philip Rosedale在三年前创立的一个三维互联网社区。这个虚拟世界有着与真实世界一模一样的摩天大楼、教堂、酒吧、赌场,也有真实世界中没有的奇观异景。在这里人们可以换一种身份展开另外一种逼真的生活。新加入的居民在网站指导下可以选择自己的性别、外形、甚至人种,来为自己创建一个“化身”,在其中人们可以购物、存钱、工作,或者是跟朋友们一起游玩、闲逛、恋爱、结婚。一切活动场景和活动过程都是在模仿现实生活。但与我们一般理解的社区不同,这一切都超出了现在互联网所依赖的二维空间,在一个三维立体空间中展开。

  在这里,居民可以用Second Life的软件工具建造他们想象出的任何东西,对于自己创造的虚拟物品,用户有绝对所有权。他们可以自己享用这些东西,也可以谈好的价钱将其卖给其他成员。正是这种机制创建了一个巨大的虚拟市场。有成千上万人从这种虚拟生意上赚到了钱——他们出售虚拟房产,虚拟服装,虚拟珠宝。

  在用户的积极参与下,Second Life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经济体系。Second Life的虚拟产品日交易金额已达到45.5万美金等值的虚拟货币。每个月居民们为虚拟世界里的产品和服务花费货真价实的700万美元。Second Life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了等值6400万美元。而负责运营Second Life的Linden Lab公司则是通过向居民“出租土地”获得了每月100万美元的收益,而且以15% 的速度稳步增长。这在诸多Web 2.0 为商业模式苦恼发愁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自2003年7月创立以来,Second Life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至2006年12月份,Second Life 已经有300万名注册用户,而且以每月20万名用户的速度递增。

  现在Second Life不仅吸引了数量惊人的用户,甚至一些企业诸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锐步、耐克、西尔斯这些全球著名的公司都纷纷入驻Second Life开设了他们的虚拟商店,通过Second Life 来展示其最新产品。

  一切现实社会中的活动都扩展到了Second Life上。Second Life 所做的是对互联网的重新定义——将人类生活的各种场景、细节和体验完全复制到互联网上,在一个三维空间之中构建虚拟社会。

  “这是一种颠覆”,曾经在1980-1990年代个人计算机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经发明了 Lotus 表格的 Mitch Kapor这样说,他现在是Linden Lab的董事会主席。对于他而言, Second Life的重要性可以与PC和互联网相媲美,它已经开创了某种对于奇客们来说是“离奇”的东西,而且现在正在进入并重塑主流社会。正是这一点使Second Life的创始人Philip Rosedal在接受《连线》杂志的采访时自豪地说:“我们不是在制作一款游戏,而是在建造一个新的国家”。

  但令我们意想不到是这个新国家的构思却是来自于一本小说的幻想。1992年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描绘了一个超自然的“虚拟世界”,这是一个比地球大1.6倍的黑色球体,在那里数百万人通过“化身”生活在一起。正是受这部小说影响,Philip Rosedale 从小就梦想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平行的虚拟世界。现在他和他的Linden Lab已经把尼尔。斯蒂芬森的幻想变成现实,使来自世界各地的三百万人生活在他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这几乎是一种神话,但却是在硅谷不断发生的事实。当初正是Wozinak和 Jobs对“人人拥有一台个人电脑”的“梦想”催生了不断颠覆IT业的“苹果公司”;正是28岁的皮埃尔。欧米迪亚为女友建立一个交换在线“糖果玩偶”空间的 “幻想”催生了日后的电子商务帝国“eBay”;也正是27岁的陈士骏和Chad Hurley “幻想”建立一个在网上与朋友们分享视频的空间却缔造了改写了网络视频市场格局的“YouTube”……。

  仔细考察现代美国IT、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史,我们发现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一种全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无不与创始人“离奇”的梦想有关。他们“梦想”做出一种“不一样的东西”,以此来改变世界、创造历史。因此“think diffrent”和“我们正在创造历史”,几乎成为硅谷人信条,在苹果、亚马逊这些伟大的企业中被奉为圭臬,激发出狂野的创造力,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所说“想像力能带领我们超越以往范围的把握和视野”。 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中,想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只有不拘一格、冲破一切藩篱的想象,才能摆脱传统的桎梏,为技术和商业创新带来最为核心的活力。只有超凡的想象、才会有非同寻常的发现,才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和应用,从苹果到Google再到Secondlife,这些企业每一次新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无不带有强烈的“梦想气质”,而这也是缔造他们成功传奇的最根本的精神要素。

  反观中国IT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实,走得却是一条完全相反的路线。不是从自身一个伟大的“梦想”出发而是从对美国一个成功典范的“拷贝”开始,不是为了将一个“离奇”的梦想想方设法变成现实,而是为了利用一个成功模式或产品的复制品来夺取巨大的市场。对于成功者的模仿热情抑制了对于原创商业模式的“狂野思考”,对于IPO、盈利、套现的饥渴取代了“创造历史”的冲动。殊不知这种“梦想”气质的匮乏,正是中国无法产生“伟大”IT、互联网企业的最为致命的原因。

  “一致性是缺乏想象力的最后乐园”(奥斯卡。王尔德)。于是不约而同的模仿抄袭之中,我们看到出现的是200家YouTube、1000家Myspace,3000家Cragelist.看似热火朝天的创业热潮与繁荣市场的背后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恶性竞争和价值的贬损。在我们聚集到一大笔资金、充分的技术和“人才”之后,我们仍然感觉到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运营的商业模式仍然离模仿对象差距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不是别的,就是经由“想象力”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创意。而这一点却是新经济、特别是体验经济的核心。尤其是在Second Life这样的从幻想而来的“虚拟世界”中,人们花钱购买的正是“想象” 中的东西。虚拟的房子、虚拟的汽车、虚拟的服装,无一不是经由想象产生而在想象中消费的东西。“虚拟经济”在其本质上就是“梦想经济”。在“梦想经济”时代缺乏“梦想”,犹如在工业时代缺乏石油、缺乏电一样,是一种致命的“危机”。

  也许理想实用主义者沃尔特。李普曼说的很对:“当所有的人都一样想时,没人再想那么多。”当我们都在想成为Myspace、Youtube的时候,没有人会摆脱Myspace、Youtube成功的光环,去想象更为奇妙的东西。

  但此刻硅谷狂野的想象力却在开创新的历史。按照Rosedale野心勃勃的计划,他将把Second Life当作一个潜在的三维网络浏览器,当作登陆未来互联网的窗口,也就是说从Second Life开始人们将进入一个与当今二维互联网迥然不同的一个三维互联网世界。现在的二维平面互联网将被更具深度、更强交互性、更拟真的三维互联网所取代。从Second Life我们看到了一种互联网的全新未来,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由二维互联网向三维互联网变革的历史转折点上,这是更为深刻的互联网革命。

  在Second Life的刺激和启发下IBM在2006年11月中旬正式对外宣布斥资1亿美元打造全新的“3D互联网”概念,提出了Innovation Jam计划,以此计划“IBM希望互联网从传统的2D时代进入到3D时代。”而Google也在2006年4月份底发布了一个 3-D 建模程序SketchUp,鼓励人们用这个工具在Google Earth上建设 3-D 图层,还发布了一个名叫3-D Warehouse的网站,供人们来发布用 Sketch Up建设的样图。这样Google就可以利用“用户创造内容”的力量,创建起一个类似于Secondlife的三维地球。

  当IBM、Google这样左右互联网方向的巨人也加入到这场重大变革中的时候,互联网从二维向三维转变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点燃这场变革之火的Second Life,在IBM总裁萨姆。帕米萨诺(Sam Palmisano)看来,无疑就是下一个Google、Yahoo或者下一个Youtube.

  Second Life——这是一个典型的甚至可以说是最为极端的梦想缔造的企业,而毫无疑问这一次它又创造了历史。

  模仿历史注定要被历史远远地抛在后面,当我们开始缔造自己的商业传奇之时,或许首先要拥有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商业模式,而是面向未来的“奇思异想”,只有“Think Different”,我们才能成就伟大、创造历史。

来源:中国硕博招聘网 | 关闭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0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08178号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9
未经 www.shuobozhaopin.com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