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硕博招聘网 > 资讯频 道 > 薪酬福利 > 正文
让员工感受到特别待遇的存在
2011年10月7日    硕博招聘网
分享到:
特别待遇将是未来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筹码。
      1998年,当时伍海川在美国由于企业合并进入了一家大型跨国专业服务公司,新公司为每位员工发放健身卡,健身馆都是连锁性质的,员工可以就近找到健身的场所,非常便捷,也很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尽管伍海川并不算一个健身迷,但对这张健身卡的印象颇深。
       伍海川回忆说,当时健身卡价值约600美元/年,而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的工资约50000美元/年。仔细算来,这项福利成本很低,如果将这笔钱融入到工资里,可能我们都感受不到。但换成健身福利,每个人都有感知。
       现如今伍海川离开美国10年了,离开当时那家公司也有11个年头了,而每当想起曾经服务过的这个雇主,他都会想到那张健身卡。
       《首席人才官》:我们现在所说的“特别待遇”是很早就有的,还是最近才出现的新的概念?
       伍海川:英文里“特别待遇”是指现金以外的福利,例如好的办公环境、房屋补助、车补等等。“特别待遇”一直就有,在中国,特别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特别待遇有很多,小到洗衣粉、书报费,大到分房分车,各种各样的福利,这些都可以算作是“特别待遇”。
       国企改制、上市以后,福利制度要求透明化,此间我们也接触了很多的国企,有些福利制度被保留,例如北方的取暖费,南方的高温补贴,直到现在也还有。所以从这点来看,“特别待遇”并非最近才在企业出现的,过去也一直就有,只是名称或涵盖内容不同。
       《首席人才官》:特别待遇现在重新被企业提及并重视,和什么有关?
       伍海川:
福利待遇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给员工一些好处这么简单了,而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要注重效率的提升,要以员工的体验、感受为主。正如一家央企提出的口号——“现金求人、福利留人”,企业靠合理的薪水将人才招聘进来,但要长期留住,需要福利作保障,特别待遇在留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人才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状态,过去的福利当然也对稳定劳动力群体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那样的福利政策缺少差异化和创新性,每个人享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没有体现出
“特别”,这种福利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因此,特别待遇就是一些特别的福利,是将福利进行细分,按员工需求来制定,有的员工喜欢在大房间办公,有的喜欢健身,离家远的希望有通勤车……所以特别待遇更是个性化,而非普惠性质的 。
       《首席人才官》:若是从留人的角度讲,是不是福利越多、越特别也就越能留住人?
       伍海川:
恐怕不能这样简单下结论。这个问题我也问过一位客户,是不是给员工的福利越多越好。他说并非如此,当福利多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矛盾,例如简单的购物卡发放,每人都有,有的员工就会有质疑,“为什么是这家商场的购物卡?”、“是不是依据某个人的特殊喜好买的”……这样的矛盾往往会导致企业初衷与员工实际需求相背离。
       特别待遇需要文化和价值观作支撑,我们对每年《财富》评出的最佳雇主进行过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我们发现最佳雇主排行前几位的企业,其跳槽过来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因为公司有不一样文化和价值理念,同时有很多项特别待遇,诸如思科、谷歌等,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有不错的特别待遇在施行。
       事实上,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在福利方面的投入也很大,以高温和取暖费为例,不管是在哪里都会有这两项福利,但企业如果在北方和南方都设有公司,就必须规化好这两项福利,实际上在南方是不需要取暖费的,而北方可能也不需要高温费。所以简单化的福利措施会提升成本,降低效果。
福利的杠杆效应
       《首席人才官》:过去中国企业也有很多福利,特别是计划经济时代,包括现在的国企 。
       伍海川:
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福利多,确实福利所占工资的比重较高,但过去企业员工总体的工资水平较低,才突显出福利占比相对较高。但国外诸如谷歌、思科这样的企业,在员工的特别待遇上投入是巨大的,例如企业为员工提供员工帮助计划(EAP)、改善办公环境、家庭关系的平衡等。它可能不像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那样发放物品,但毫无疑问,他们更注重员工的精神层面和人文关怀,从而让员工对福利的感知度、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加了。
       为什么在一些劳动力密集企业会发生悲剧性事件?要知道他们支付员工的薪水在同行业内算是高的。认真分析就能明白,一方面是员工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是情绪得不到缓解,在精神层面缺失的太多,这时特别待遇的价值就会显现出来。
       《首席人才官》:从您讲的这些来看,特别待遇对企业留住人才有很大帮助。
       伍海川:
我经常讲到福利所起到的“杠杆效应”,我在美国做福利时就发现,为什么很多企业都在乐此不疲的制定各种福利政策,原因就在于企业看好福利起到的杠杆作用。所谓杠杆效应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工资是相对固定的收入,薪水的高低与行业、岗位有关,而福利则体现的是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它能直接对企业品牌产生正面效果。
       例如《财富》每年最佳雇主的评选,有2/3的投票来自员工,而员工投票并不是看企业工资高低,而是特别待遇一项做得如何。1995年美国健康和公共事业部门“雇员咨询服务”研究显示,投入1美元的花费用于员工帮助计划,可带来约7美元的收益,而另一项调查研究是,每投入1美元的花费用于员工培训计划,便可带来约50美元的收益。
       《首席人才官》:国内现在有很多企业也开始实施特别待遇,有的可能概念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你怎么看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情况?
       伍海川:
国外的方式值得中国企业去借鉴,例如在欧美国家,很多大企业在公司楼下就设有幼儿园,帮员工看孩子,还有的公司开设有健身馆。中国企业过去可能不太注重特别待遇或是差异化福利措施,但正在迎头赶上。
       反观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创新性,也是国外无法比拟的,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仅凭硬性的工资已经无法实现留人的目的,所以他们更多从一些特别待遇上下功夫,例如浙江的一些民企,他们的员工关怀都已经涉及到员工父母了,同时他们还关心员工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这是金钱
不能衡量的,所带来的价值也不可估量。
       《首席人才官》:要让特别待遇发挥最大价值,需要注意什么?
       伍海川:
从员工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很多员工都没有感受到企业为留住他们所作出的投入,也就是说企业在员工身上花了钱,但员工并不知情。通过我们与企业的沟通和调研数据来看,员工的感受度是非常重要的,重庆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HRD就曾坦言,他们制订福利措施的目的就是先让员工感知、然后感受,最后是感恩,如果这三方面做好了,就起到了特别待遇应有的作用。
       《首席人才官》:在这方面,外企似乎是国内企业借鉴的榜样?
       伍海川:
我个人认为外企的特别待遇在国外做得很好,但进入中国以后就简陋了。不过这种现象也受到了惩罚,最近几年的现象恰好说明了这一事实:很多在中国的外企员工流失率很高。培训是外企的强项,工资也很高,但特别待遇部分相对国内企业还是简单了很多。现在国内大学生首选是做公务员,其实公务员工实际工资水平并不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公务员有很多的特别待遇,无论是隐性的还是公开的,都要超过企业。
弹性福利是管理平台
      《首席人才官》:弹性福利最近在中国很火,它和特别待遇有什么区别?
       伍海川:
二者在本质上相同,都是为了解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但特别待遇是指某一项特殊的福利待遇,而弹性福利本身不是一项福利,是福利管理平台,帮助企业优化福利管理,控制福利成本,同时满足员工对福利的个性化需求。
       弹性福利最早出现在美国的60~70年代,弹性福利也即选择性福利,企业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员工给予不同的福利,例如一名22岁未婚的男员工和一位32岁已婚有小孩的女员工,二者显然对福利待遇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企业做出一些弹性福利计划。过去企业的做法是二者享受的
福利待遇一模一样,其实这是一种浪费,导致的结果是男员工过度保障,而女员工保障不足。再如50岁员工可能关心养老保险基金,而30岁的员工则关心住房公积金比例是多少。一个人在不同阶段对福利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使福利成本效率最大化?弹性福利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它会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位、岗位的员工制定不同的福利计划。
       弹性福利一方面解决了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弹性福利不是为员工增加了某一项福利待遇,而是增加了一个管理平台。通过员工对福利的选择、规划和有效使用,大幅度提升了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福利的感知度。
       《首席人才官》:这么说,特别待遇是指某一项福利待遇,而弹性福利更像是一种管理工具?
       伍海川:
是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企业在福利方面的最大困境在于员工感知度不高,有的企业给员工提供健康保险计划,但做了很多员工都不知道自己还享有这样一项福利。如果福利和超市里的货品一样可以让员工自行选择,感受度肯定会不一样,员工在面对这样的福利时,会产生规划和思考,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组合,同时公司还会给出一些相关信息,帮助员工去做规划,这就是一个弹性福利管理平台解决。解决的过程本身也提高了员工对福利的感知度,从感知到感受再到感恩,这一过程在潜移默化的帮助企业留住员工。

[复制链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本文] [返回页顶] [返回首页
本站内容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个人、单位或来源于网络等其它发布信息(包含文字、图形、链接及其它)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发布信息仅供访问者参考(若发现虚假或错误信息接到通知或举报,经核实后可及时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专区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 我们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shuobozhaop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硕博招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86279号-2
客服电话:010-69750702 传 真:010-69750702
未经 硕博招聘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