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名校研究生月薪2000元的新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关于高学历是否一定能够换来高收入的讨论也愈演愈烈。高校研究生扩招、“海龟”纷纷游回国内、在职研究生数量骤增……即便是与五年前相比,如今人才市场上高学历的人群也已经几乎翻了倍,难怪如今即便怀揣名校的高学历文凭,也不一定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了。
学历时代的敲门砖
“学历”已然成为如今企事业单位招聘时的首要条件之一,“取得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硕士生优先”等字眼纷纷出现在招聘启事上。而在社会的普遍价值观中,“高学历高收入”的观念也一直存在着,催生着越来越多人投向考研、出国的深造大军之中。
在英国读完MBA后回国就业的Edison表示,若干年前自己凭借着本科学历闯荡世界顶级外企时,升职到某个职位就发现遇见了玻璃天花板。“虽然是外企,但是中层管理者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在他们眼中,本科学历最多也就是那个职位了,这逼得我不得不出国读MBA。”但Edison也感叹自己是幸运的,因为2000年就学成归来的他正巧算是国内比较早的“海龟”,凭借着这个耀眼的学历光环,他顺利进入世界顶级的能源集团,职位也因此大大进阶。Edison表示,即便如今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已经随手一大把,但是学历却仍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敲门砖”。
但是,目前却出现了高学历不一定高就业、高收入的窘境。在一些大学,在校研究生、博士生数量甚至超过了本科生。与此同时,不少大学毕业生也把考研、读博当成了就业保险箱。
过高要求成绊脚石
一组来自职场一线的数字表明,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实用型人才为主,需求学历最多的层次是大专学历,占总需求的37.86%,相比之下,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仅占总需求的1%,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逆转,高文凭危机已经悄然来临。
某企业招聘主管Susan表示,相对于硕士、博士来说,企业更愿意招聘本科生。“很多硕士、博士,都是从小一路读上去的,为了深造,通常他们花费在社会实践上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多,适应工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要求的薪资和能够给予企业的贡献却不成正比,怎么敢招?”Susan透露,去年10月开始的校园招聘中,她亲自面试过不少高学历的应聘者,但大多数要求甚高,这让她有些失望。“企业也想招聘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如果他们的要求太高,我们也会相应考虑用人成本。如果本科生和硕博士一样好用,那我们何必非要花重金聘请高学历的人呢?”她的想法无疑得到不少企业招聘人员的认同,因为从目前来看,除了金融、证券、咨询等高端行业普遍对高学历人才较为青睐之外,其余的行业均将门槛设在了“本科”或“大专”这条线上。
应届硕士生小美对此颇有感触,年前她曾有两次因为公司开出的薪资不符合她的期望,而放弃Offer的经历。“有一天,发现大家几乎人手一个Offer,我开始着急了,反思自己是不是对薪资要求太高。”小美表示,自己原来秉承着高学历就一定能有高收入的想法,一碰到企业开出的条件不符合自己要求,就立马走人,但现在她总算从失败中吸取了一个教训。“从根本上来说,社会正常的人才需求结构永远是金字塔型的——高学历、理论型、研究性人才只可能做细细的塔尖,而应用型人才必定是那巨大的底座。”她认为,就算自己是塔尖上的人才,但是如今塔尖已经与底座同样巨大,那么再用塔尖上的要求去求职,必定会导致失败。
视个人能力而定
虽然现在高学历人才的基数巨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学历人才的总体素质较高。某企业招聘负责人杨捷表示,他接触到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基本都比较优秀,而不少心仪的人选最后都签约了更好的企业,这让他觉得有些惋惜。“优秀的人才,仍然是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有些求职者在面试后,还跟我保持着私交,得知他们有更好的选择,我也为他们高兴。”杨捷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如果高学历的文凭充当了“敲门砖”的角色,那么求职者的个人能力才是通往成功彼岸的金钥匙。“其实,我认为,如果人才足够优秀,视其学历,为其提供更高的福利、薪酬待遇也是应该的,因为优秀的人才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职业规划专家李先生也认为,企业招聘时,公司应该尽可能不受求职者学历的牵绊,而更多地关注求职者的个人能力,视其能力核定相应条件;而求职者也不能太把高学历当回事情,放平心态,展示自身的特点,根据人才市场的现有状况,提出较为合理的要求,才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他表示,高学历成为敲门砖,还是绊脚石,其实视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和理性的职业规划而定。 |